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在银行工作两三年 究竟是该走还是该留?

薛洪言微信公众号2017-05-31 09:06
银行 金融江湖

  来源:微信公众号 洪言微语

在银行工作两三年 究竟是该走还是该留?

  马上要步入六月,又到一年入职季,对很多朋友来讲,也到了入职一年、两年或三年的纪念日了。在这个时点,想和银行业的朋友讨论下,入职两年的你,到底该不该离职。

  当然,其他行业的朋友也可以看下去,毕竟,职场发展的事情,隔行不隔山。

  离职的冲动:三大压力源和一个导火索

  压力一:基层锻炼及转岗挑战

  自2012年前后,包括国有大行总行在内,新入职员工都要去基层锻炼两到三年,自此,银行业新入职两年以内的员工,基本都是在基层机构度过的。

  当然,也有区别,总行招聘的员工基层锻炼结束后还能回归总行,而分支行招聘的员工基层锻炼结束后能否回去则要看竞聘结果,这是目前的区别。

  在这种机制下,在基层工作的非总行新晋员工自工作之初就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感,能否顺利通过选拔竞聘?在柜员岗位要干多少年?甚至木有关系怎么办?……

  压力二:业务出口,事多而繁

  如果说转岗是初始的压力来源,基层机构工作岗位本身的重重压力便是第二道压力源。

  银行业普遍实施典型的层级制组织架构,总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储蓄所,除了部分重点对公客户外,客户运营上多实行“上下联动、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基本上,大多数工作都会经过层层渠道,传导至基层机构。

  原来在总行工作时,我们最喜欢问一句话就是“贵部(团队)在下面有没有腿儿”,意思是在分支行层级上有没有直接对应的组织设置。如果有的话,就诸事好办,事情既可以派下去,也可以借调下面的人上来。如果没有的话,虽然麻烦点,但总也能在分支机构找到对口的组织,也能把活分下去。

  具体到基层机构,便成了总分行所有制度、文件、产品、业务、客户等的具体落地和执行者,所以才会那么忙。千头万绪,哪个也不能怠慢,因为都在KPI指标考核中。

  前几年,一个基层网点对应一百多项KPI是常见的事情,当然,后面多数银行都在精简指标,但也有几十个。每一个指标基本都会对应总分行的一个团队或部门,有专人进行检查督导,真正的事多而繁。

  压力三:平台局限,成长困难

  受到平台的局限,既便辛苦工作,自身的阅历和能力成长也会存在明显的天花板,这可能是第三道压力源。

  如上所述,基层机构以具体的执行为主,操作性工作强调熟练度,不强调创造性,大多数工作,半年以上就掌握了,之后以简单的重复为主,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成长,而能力得不到提升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成为重要的焦虑来源。

  比如知乎用户“慢半拍小姐fighting”在答案下面的回复:

  如果在银行从事一线工作,的确是并没有获得什么工作技能的。所以想要跳槽就比较担心无处可去。相比应届毕业生,缺的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又并没有在工作技能上有胜算,所以比较悲观。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好好一个研究生,被放在国有银行柜员岗位上不能动弹。

  一个导火索:收入下降

  银行基层机构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前几年大家虽然也抱怨,但并未出现目前的集体性焦虑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收入还不错,普遍高于一般行业,有压力也愿意担着。

  如2012年网易财经曾经发布过一期《国有银行基层员工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结果显示,一线城市有81.82%的人觉得工作压力大,而二线城市的比例则为76%,三线城市为60%。

  在是否愿意跳槽的调查中,36.96%的人明确表示现在状态很好,不想跳槽;34.78%的人表示,银行薪水普遍高于一般行业,因此,既便压力大,也不愿往外跳。

  收入究竟如何呢?从收入上看,一线城市45.45%的网点员工收入在10-15万之间,二三线城市50%左右的网点员工收入在5-10万之间。收入满意度上看,34.78%的网点员工对自己的收入是满意的。

  而近两年,受实体经济影响,银行基层机构遭遇到不良资产的快速爆发,普遍产生了慎贷情绪,如我一个支行副行长朋友所讲

  “民营企业除了上市公司和个别大企业还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其他中小企业因为贷款和担保圈等问题已经死了很多了,剩下很多也是在苦苦支撑。并且经过了这一波,银行基层已经开始变的谨慎,怕担责任,惜贷,宁可不做业务也不能出不良。”

  不敢放贷自然没有业绩,收入也开始大幅下降。

  收入下降后,同样的压力变得不可承受,离职潮或离职焦虑就开始出现了。正如知乎用户“Darren”在回答下留言称:

  “我是一名银行HR主管,从我的角度来看,一线人员,包括支行长、支行副行长、客户经理、柜员都是高流动率的,这两年尤为严重,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收入、压力、上升空间不匹配,其实说白了,支行长、副行长看上去很风光,但其实就是一个大的sales,业绩指标非常吓人,每年任务较上年都是成倍的增长,业绩完不成,收入低,还天天挨批,压力不要说太大。”

  入职两年的你:该留还是该走?

  记得当年刚刚入职银行时,直属的领导讲过一句话,叫做“工作头三年,埋头工作,莫问前程”。在总行这个平台上,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

  银行是社会资金的中枢,而总行又是银行的中枢,总行既可以全面了解条线内的业务、流程和制度,通过内部资料共享平台也有机会去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和流程,通过系统化地积累和整理,可以真切地体会到银行资金流向作为经济晴雨表的效果。

  既便是专注条线内业务本身,存、贷、汇作为基础的金融业务,对整个业务流程的了解和熟悉,对以后的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在分行的平台上,虽然不如总行平台,但可学习的东西也很多。

  最有争议的还是基层支行,既有人认为年轻人应该沉下心来,多呆几年;更多的人则抛出比较偏激的观点,认为这里是坑,年轻人不要在坑里久待。很多前银行基层员工就持这种观点,比如那个支行行长朋友就和我讲“好多辞职的同事都说过一句话让我很哭笑不得,他们说辞职之后这辈子都不会再做银行”。

  关于基层网点的工作现状,上面讲了“三大压力和一个导火索”,压力大、收入下降,离职似乎有了合理的理由。

  笔者如果要灌鸡汤,这里就可以鼓吹大家勇敢地离开吧,趁着还年轻,出去闯一闯。但实事求是地来说,压力大从来不应该是离职的主要理由,对年轻人尤其如此。

  成年人做任何一件决定都有成本,所以都要讲利弊。为了让这个决定更简单,我们暂且摒弃掉家庭、地域、职务等因素,单纯就工作说工作。

  如果你尝试找过工作,但很可惜,没有找到,那不用讲,离职并非一个选择。

  如果你手里有一个潜在的机会,那建议你从平台、业务类型、收入、稳定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看平台,既要从公司整体比大小,更要基于组织架构比层级,一般来讲,组织层级高于公司规模,即小公司的总部胜于大公司的分支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总部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了解五脏与全局。

  现在这个时代,是个变化的时代,大与小的变易是很快的,三年之后,大的变小了,小的变大了,这都不鲜见。不必过分迷信所谓的“大”。

  看业务类型。核心业务胜于非核心业务。是否核心业务,主要看能否创造价值,且这个价值在职业市场上是否有普遍的认可度。

  毕竟,就企业内部而言,任何岗位都是有价值的,否则也没有设岗的需要;但一些岗位,价值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从职场发展角度看,便可视作非核心业务。

  看收入。既看当下收入水平,也要看收入增长前景。收入的增长前景根本上取决于公司盈利能力,不盈利的公司很难想象能保障员工的收入持续增长;而公司盈利能力根本上看行业大趋势,行业遭遇困境,个体很难独善其身。

  稳定性。没有绝对的稳定性,但适当的稳定性还是必要的,刚毕业两年的年轻人不宜频繁跳槽。如果新东家的稳定性差,则有可能面临短期内再次跳槽的问题,对个人职业发展影响会很大。毕竟站在任何一家公司HR的角度,都不喜欢频繁跳槽的员工。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对于稳定性的需求也在增大。比如知乎用户少凡便留称:

  “刚毕业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找工作。工作几年之后有配偶 孩子 父母和其他社会关系,另外自己也不在年轻。并不是不愿意接触新的事物重新学习,而是成本太tm高了而且不一定有相对应的收益。年轻的时候错就错了,年长的时候不敢错。选择成本和沉没成本太高,不敢乱选。”

  走向人生下一站,一点小建议

  经过慎重的考虑,如果最终决定离开,那就勇敢的离开吧。世事无绝对,任何一个决策都是有瑕疵的,做了决定就去执行决定,然后走好下一段路。

  同时,有一点要谨记在心,你并非为了逃避压力而离开原单位,你是为了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才来到新的单位。

  所以,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成长,是你在新的岗位上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少想些,除非,你发现某一天已经无法再成长。

  最后,祝大家都有好的工作、都有好的心情。

责任编辑:晓丽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