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调查报告:优质网贷平台成财会人员首选理财方式

胡萍金融时报2017-10-23 08:17
网贷平台 数据解读 收藏

  日前,友金所推出《2017中国财会人员理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多数财会人员认可监管的积极作用,看好网贷行业的前景,并会加大在优质网贷平台上的投资。友金所总裁李昌国表示,该《报告》根据连续两年系统问卷调查而成,对财会人员的投资偏好进行了调查分析。

  网贷行业需要理性投资人

  自2016年以来,网贷监管政策陆续出台,也日趋细化。无论是资金存管和信息披露等监管要点,还是监管后大量平台退出的现象,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前几年,网贷行业过热,遇到强监管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很多以前被掩盖的问题暴露出来,行业的环境反差太大。”李昌国说,“对于行业前景,我们除了关注监管政策和网贷平台,还要关注投资人群体。投资人代表的是市场,市场有没有需求是核心。”

  据介绍,今年参与调查问卷的每10个财会人员中,有3个人选择将网贷作为理财方式之一,与2016年相比人数翻番,甚至略微超过了选择银行理财的人数。李昌国表示:“问卷针对财会人员群体,一来因为友金所的很多投资人是财会人员,二来因为财会这个群体有其特殊性,财会人员比普通人在财务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相对更专业,他们如何看待网贷投资,对于普通投资人极具借鉴意义,也是研究网贷行业投资人变化趋势的很好样本。从今年财会人员对网贷行业的选择变化可见,人们对网贷的认可度正在逐步提高。”

  《报告》认为,太过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投资人,对行业发展是不利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羊毛党”。这批人专门寻找做推广活动的平台,以赚取奖励为目的,赚完就走。这些都是短期投资,对平台没有忠诚度。从长期看,是浪费了费用,对平台也没有价值。

  “借款人、出借人和平台是一个链条,利益均衡才是健康的,才能长久。”李昌国分析说,“如果给予出借人的利率太高,必然加重了借款人的成本,或者减少了网贷平台的收入,风控就必然难以保障,其实对出借人也是不利的,可能亏掉本金。”

  “大家都在讲资产荒,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行业的资金成本高。优质资产是稀缺的,大家竞争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资金成本。网贷行业作为银行的补充,资金成本必然要高一些,但也有一个合理的区间,如果太高就难以生存。所以说,投资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对平台很重要。”李昌国说。

  风险偏好降低但预期收益率上升

  《报告》显示,91%的人推荐朋友投资网贷的时候最看重安全性,比2016年的87.05%提升了近4个百分点,而看重经济激励的则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一升一降的对比,说明大家对安全性要更加关注。

  投资5家以上网贷平台的占比从2016年的8.03%下降到4%,直接腰斩;3至5家的占比从25.58%下降到了18%;两家以下的高达78%。

  数据说明,大家选择网贷平台更加谨慎,宁缺毋滥。这种策略在目前大量平台退出市场的背景下是合理的,有利于降低“踩雷”风险。

  在平衡安全性和收益率的前提下,预期收益率在5%及以下的占比从14.94%下降到4%;预期收益率在5%至8%的占比从66.1%下降到43%;预期收益率在8%以上的占比从18.96%上升到53%,幅度非常大。

  预期收益率上升,应该与市场总体环境相关。2017年,整个金融市场都处于流动性偏紧的状态,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大众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幅上升。以货币基金为例,2016年8月的各类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为百分之二点几,而2017年8月则超过了4%,不少超过5%,最高的超过6%。相比之下,网贷的收益率优势没有以往那么明显,部分平台不得不通过加息来稳定投资人。

  投资人看好网贷行业

  对于监管政策,62%的人认为严格监管对行业有利,另有37%的人认为短期利空,长期利好。而且,投资者在用实际行动在支持网贷行业。

  投资期限方面,12个月以上的项目占比从去年的4.47%上升到了9%,翻了一番;6至12个月的从24.41%上升到了33%。这说明投资人对网贷行业的前景是看好的,更有信心长期投资,长期持有债权。

  投资金额方面,2万元以下的占比从2016年的25.73%下降到20%;5万元以上各个区间的占比都有所增加,50万元以上增幅明显,从8.21%提升到了12%。大家在加大投资网贷的力度,在用真金白银为市场投票。

  另外,达72%的人认为优质网贷对银行等理财产品有一定的替代性,另有22%的人认为有很强的替代性。

  当然,这里是从个人理财的角度来看的,是个人各种可选理财方式之间的“替代性”,而不是全行业的总体对比。从行业体量上看,网贷规模还太小,和银行理财等尚不具备可比性。

  《报告》还显示,收入越高的人群,越偏爱长期项目。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人群中,71%的人偏好于6个月以上的项目,而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人群中,这个比例只有40%。众所周知,对于借款项目期限较长的,需要同样期限的资金来匹配。如果投资人都只投短期项目,则要么撮合不成功,要么平台违规做期限错配,后者存在流动性风险。

责任编辑:晓丽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