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上市银行加速分化 城商行差异化竞争破解营收难题

面包财经北京时间2017-11-07 11:51
上市银行 城商行 银行动态 收藏

  A股上市银行的数量已经高达25家,资产总额占据了整个银行业的大半壁江山,利润更是占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四成。但在大部分非专业投资者眼中,上市银行其实只是一个模糊的板块,很难区分各家银行的不同,只大概知道“大银行”与“小银行”应该有所区别。

  但实际上,上市银行各自的经营情况千差万别,尤其是最近两年银行业已经不再整体上涨,各家银行的业绩和核心经营指标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今年三季度城商行的情况尤其明显。

  进入2017年,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营收下滑、存款流失和强监管下同业业务收缩的压力,城商行尤其显著。

  在市场环境巨变之下,以上海银行为代表的诸多城商行正在通过结构调整和差异化竞争策略,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破解营收与利润增长难题。

  三季报显示,一些银行的举措已初见成效,另一部分银行业绩高增长背后却面临着巨大的隐忧。

  分化加剧:城商行单季营收喜忧参半

  据财报,在A股上市的25家银行,2017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9401.6亿,同比上涨5.22%;净利润为3575.47亿,同比上升3.9%。勉强保持了整体正增长。

  然而,如果细看各银行数据会发现明显的分化,尤其是城商行和农商行间差异巨大。

  今年第三季度,作为城商行领头羊的上海银行,总营收为90.33亿,环比增长25.31%;增幅位列所有上市银行首位。与此同时,有11家银行出现营收环比下滑,其中包括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两家城商行。

  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2017年第三季度A股25家上市银行总营收和净利润环比与同比增速:

上市银行加速分化 城商行差异化竞争破解营收难题

  银行营收和利润变动具有一定季节性,利润表数据的同比变动较环比更能说明问题。有6家银行三季度同比营收出现下滑。尽管同比下滑的银行远少于环比数据,但更有参考价值:去年三季度上市银行已经完成“营改增”,同比数据中已经剔除税改对营收的影响——上市公司报告的营业收入数据需要剔出增值税(这本质上是上市公司替税务局向下游客户或者消费者收税,具有隐蔽性),而在征收营业税时,营收金额包含营业税,因此营改增客观上会导致营收下滑。

  堵住失血口:城商行的存款保卫战

  除了营收出现分化外,上市银行正面临存款流失的压力,中小银行尤其严重。银行的业务本质是收集来源稳定且成本低廉的资金,并将其打包发放给收益高且信用较好的资金交易商。

  尽管银行资金来源正日益多元化,但存款依然是根基。根据财报统计上市银行的资产占比:截至2016年底,五大行的存款占比为78%,农商行为73%,城商行的这一数字也高达64%。存款流失,对于各家银行都是“报表中不能承受之痛”。

  存款流失的现象在今年第三季度已大范围出现。据统计,在A股上市的25家银行中,近三个月时间(2017年6月底——2017年9月底),有12家银行存款出现下降,其中,多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25家A股上市银行客户存款变化:

上市银行加速分化 城商行差异化竞争破解营收难题

  存款流失压力在中小银行中尤为严重。面包财经此前文章中已经剖析了股份制银行的状况,其实城商行的情况也不乐观。

  以南京银行为例,今年第三季度,其存款减少了189.26亿,环比降幅达2.63%,在所有上市城商行中降幅最大。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存款也不容乐观,第三季度,北京银行存款仅增加了19.25亿,宁波银行存款则流失了3.62亿。

  在此背景下,南京银行增加了同业负债。截至今年9月底,其同业负债(包括同业存入、同业拆入和卖出回购)为1031亿,与第二季度末相比,增长63.7%。广发证券研报称,根据其测算,南京银行同业负债和同业存单占总负债的比重环比上升了3.9个百分点,达到25.7%;正逐渐逼近33.3%的监管红线。

  存款明显增长的城商行,主要是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银行客户存款为9067.31亿,环比增加了259.79亿。

  财报显示,存款上升正使得上海银行的负债结构得到改善,存款占比也由去年底的52.6%,上升到56.5%。

  目前,存款是银行成本最为低廉的资金来源。以上海银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底,其客户存款的平均成本率为1.83%,但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的平均成本率为2.93%,已发行债务证券的平均成本率则高达3.64%。

  在存款增加的同时,上海银行应付债券同比却在下滑。一升一降之间,使得上海银行的负债结构更加优化,这也使得上海银行今年前三季净息差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出现上升。

  银行股震荡中创新高 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上市银行的分化不仅体现在业绩上,股价上的差异也相当明显。

  由于A股独特的发行体制,新上市银行的股价并没有太大可比性。更具参考价值的是16家此前上市的银行股。

  大银行正在受到市场的追捧。年初至10月底三季报发布结束,工商银行H股股价涨幅达到40.23%,远远跑赢恒生指数。下图为面包财经绘制的年初至今(10月底)A股16家银行股价涨跌幅:

上市银行加速分化 城商行差异化竞争破解营收难题

  工商银行A股的股价涨幅也相当可观,达到44.68%,远远跑赢上证指数。招商银行A股,年初至今(10月底)股价涨幅则高达59.22%,H股涨幅则接近70%。涨幅排在第三位的是建行,A股涨幅超过37%。

  而与此同时,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等此前被市场追捧的中小银行,今年以来的股价表现则相当逊色。北京银行下跌7.26%,南京银行仅小幅上涨5.25%;而处于风波中的民生银行则下跌了5.49%。

  资产质量整体好转:银行利润还有蓄水池?

  在营收增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市场开始看好部分上市银行,除了低估值,很大程度上是对资产质量改善的预期增强。

  这得到了三季报数据的验证。根据财报数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有19家银行的不良率较2016年底出现下降,仅有5家上市银行不良率上升。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财报绘制的A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动情况表:

  不良率攀升的银行主要集中在股份制行。其中浦发、华夏、平安和民生涨幅居前。城商行不良率则普遍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上海银行,从1.17%下降到1.15%。从不良贷款率而言,城商行普遍较其他类型的银行更低,除了上海银行之外,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的不良率均位于上市银行最低阵营。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良贷款率下降,是在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趋严的背景下实现的。这可以从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中观察出来。

  据中国银监会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4%,而在去年第三季度时,这一数字还为1.76%。更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也连续出现3个季度都在下滑的现象。

  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率的同时下降,为商业银行释放利润奠定了基础。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25家A股上市银行营收同比增速仅为0.074%,但净利润增速却达到了4.6%;这很大程度上是贷款减值准备减少的结果。

  以工商银行为例,今年前三季度,其贷款减值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1.47亿;同期,其净利润增加了52.07亿。券商主流的观点认为:如果资产质量持续好转,大型国有银行利润仍有很大的释放空间。

  另一方面,银行收入结构也在持续改善。以上海银行为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银行的非息收入为103.94亿,同比增加63.13%,非息收入占比提升到42.55%。此前,中信建投证券研报称,在城商行中,上海银行非息收入增速快,且占比最高;意味着其收益结构优化持续,在向中间业务收入转型上,成效异常显著。

  上市银行业绩和股价分化已经无可避免,大型银行依靠规模产生综合优势,而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则需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破解行业整体的营收与利润增长压力。

  只是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更应当关注利润的可持续性。虽然上市银行通过“蓄水池”来平滑利润是一种惯常做法,某种程度上被会计准则所默许。但路遥知马力,投资银行股需要慎之又慎,这是个高杠杆的行业。

责任编辑:韩希宇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