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勿将股市和IPO作为名利场

苏培科中国电子银行网2017-11-16 11:20
IPO 苏培科 收藏

勿将股市和IPO作为名利场

  最近A股市场的IPO和发审委备受瞩目。11月7日上会的6家公司有5家被否决,过会率不到17%,其中上海锦和商业还是第二次过会被否。这让很多人感叹A股IPO过会率太低了,中国股市又将进入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尴尬岁月。尤其在目前权力发审和市场信息萎靡的情况下,IPO节奏的快与慢都很难得到市场认同,依靠加速IPO抑制壳资源炒作的意图似乎也站不住了脚。

  自去年IPO加速以来,排队等待IPO的企业数量确实出现了减少,“堰塞湖”的压力也有所减轻,但IPO的质量和新股业绩变脸的数量也在大比例增加。我在上半年时曾做过统计,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A股市场380家公司完成了IPO,其中2017年一季报业绩下滑的公司有106家,占比近28%,其中32家公司在今年一季报出现了亏损,占比8.4%。截止目前这一趋势并未发生改变,只是近期IPO过会审核趋严,想蒙混过关的企业数量有所减少,显然监管层意识到,不能为了解决IPO“堰塞湖”而制造大量的问题上市公司,尤其在这两年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谨慎选择优质上市公司是非常必要的。

  基于此,监管部门为了解决“堰塞湖”问题和抑制壳资源炒作,采取了加速IPO的举措,同时对并购重组从严监管,对中概股回归实施收紧策略,这一政策组合最近已悄然发生变化。截至11月7日,9月底履职的第17届发审委审核的36家公司仅有20家过会,占比56%,否决率则高达36%,另有3家暂缓表决。而今年前3季度的否决率为13%,去年则不到10%,当然这也与新发审委员“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关,至于未来还会不会继续坚持如此严格的审核标准,目前还不好判断,但加速IPO的理念显然没有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同,现在有可能是在修复市场信心。

  另外,360借壳江南嘉捷的消息传开后,A股市场的小盘壳资源概念股再次兴风作浪。此前由于IPO提速和并购重组从严监管的原因,壳资源炒作一度出现了降温,现在IPO难度增加和中概股借壳回归后,反而助长了壳资源炒作的气焰。如此一来,政策组合拳已经被打散了,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坚持的从严监管理念是否会发生改变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当然,也有传闻说证券监管部门又要换新领导,监管部门如果频繁换人、监管政策如果朝令夕改、缺乏连贯性,对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而且股票市场很容易被人作为名利场来经营,而非踏实监管之责和保护投资者权益。而且A股市场的监管领导有个特点,大都来自银行体系,管银行与管股市其实是两个概念。银行是按照风险审慎、安全监管为原则;而资本市场本来就是一个波动的市场,如果用不涨不跌来管理市场则是败笔,如果股票市场缺乏活力,整个股权市场、投资市场都会缺乏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创业、创新的力量也都会减弱,因此股票市场必须有一定的活力,否则资本市场对支持实体经济转型的力量也会减弱。

  目前监管部门的政策反复似乎也在预料之中,其实在他们加速IPO、抑制再融资、限制跨界并购重组、收缩中概股回归之际,我就曾指出此举药不对症,很难通过这些举措来彻底抑制壳资源炒作。现在一旦政策出现反复,壳资源有可能还会再次被炒作。壳资源之所以被A股市场屡屡爆炒,并非并购重组和中概股借壳回归之过,主要是股票供给被行政控制,供给与需求不能有效平衡,加上注册制又被推后,退市制度毫无进展,新公司IPO进不来,僵尸公司无法退出,壳公司自然就有了被炒作的空间,因此要想遏制壳资源炒作必须得从根本矛盾上着手。现在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股市供给侧改革,适时启动注册制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这也是改善A股质量、抑制壳资源炒作和改变市场面貌的唯一办法,指望几个严格审核的发审委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目前A股市场恰恰不需要人治,而是需要法制化、市场化、规则化的市场环境。

  当然,改革权力发审制度、实施注册制改革并不意味着要加速IPO,而是应该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来着手,应该鼓励存量的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深度产融整合和产业并购,而对新股发行要遵循补缺式发展,对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鼓励IPO,而对于传统行业里已经有若干家上市公司的行业要采取IPO抑制,可鼓励产业并购,否则新股发行会没完没了,股市质量永远也无法提升。

  虽然A股市场出现了很多概念式重组和质量不高的定增项目,但决不能将并购重组和跨界定增一棍子打死,对于真的借重组定增之名炒作股价的花式并购重组确实要严厉打击,但决不能否定并购重组的作用。从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产业重构和增量资源重组,尤其很多刚刚完成IPO的企业,其实原有的发展逻辑和发展周期都到了顶点,只能算刚刚走完一个发展周期,新的发展才刚刚开始,需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进行深度产融整合,从战略构建、主业架构、人力资源、公司治理等都需要升级。做得好的企业能够迅速脱颖而出,其不二法门就是深度产业并购整合。尤其在经济增速下行期,优质企业的数量较顺周期时少得多,这也是造成“资产荒”的主要原因。因此,对IPO过会审核从严监管是必要的,但应该把适当的选择权归还给市场机制,而非继续权力审批。

  显然,当前应该加快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不能仅仅指望那几个发审委员良心发现。现在应该着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退市制度改革,新股发行不妨尝试放开发行价直接作为上市价,将上市公司募投额度作为基础,超募部分可以挂在专门账户,等到二级市场股价跌破发行价超过50%时,再用这部分资金在二级市场回购股份予以注销(跌幅进入50%时停止回购,跌破再回购),这样一来发行定价过高自然会跌破发行价,新股炒作的利益链条自然瓦解,这样就会给盲目炒新的投资者予以教训,新股发行如果大量跌破发行价,参与度自然就会下降,IPO冲关发行的积极性也就自然降低,新股发行也就会趋于理性和市场化。否则,在目前的制度背景下大量供给新股必然会冲击二级市场信心。

  同时,应该加快完善退市制度,让不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垃圾企业尽快退出市场,还投资者一个优质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标的。当然还得想办法来营造市场信心和吸引增量资金进入,让A股市场尽快恢复活力和市场化功能。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中国逐步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时期,应该让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让股票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充分支撑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形态。

  因此,维修资本市场制度漏洞和维护市场信心迫在眉睫,改革中国金融体系、顶层架构中国金融战略也是刻不容缓。

  苏培科简介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CCTV财经评论员。境内外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的专栏作者和特约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王超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