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刷脸技术会成为下一个“二维码之痛”吗?银行实力说不!

汪晨中国电子银行网2018-05-23 09:18
银行 刷脸 支付 独家新闻 收藏

刷脸技术会成为下一个“二维码之痛”吗?银行实力说不!

  谈到“刷脸”,吃瓜群众的第一印象总与一些不太严肃的魔幻段子相伴,什么“败家娘们深夜偷刷老公睡颜网购剁手”、“富商惨遭绑架宁死不屈刷脸转账助绑匪得手”,这背后反应的是有关“刷脸”应用的诸多认识误区,距离支付宝“刷脸支付”入选麻省理工十大“黑科技”榜单已过去一年有余,离大大激发段子手创作潜能的iPhone X 刷脸登录“Face ID”上线也已过去半年,现在“刷脸”技术在银行领域究竟走到了哪一步,似乎有必要做一个盘点了。

  从业务广度和用户认知程度来看,在“刷脸”办理业务这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似乎又一次走到了银行前面,16年以来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移动端纷纷上线了刷脸识别登录和支付功能,但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第三方支付移动端“刷脸支付”大多采用比较初级的前置摄像头捕捉面部特征加以算法判定技术,本质只是为以往的小额免密支付业务增加了一重身份认证步骤,对于提升独立抗风险能力意义不大,更加难以满足银行业务“金融级别”风险防范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业在“刷脸”上的谨慎缓行实际上正是出于自身对风险高度警觉和低容错率的立场。

  人脸识别被引入国内银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左右,作为当时刚刚兴起的“VTM”和“街机版”直销银行的用户身份识别功能存在,主要拥有实现刷脸“登录”的非金融级别权限,而非刷脸“支付”/“转账”这一类典型的金融级别权限。直到2017年底,数家科技能力突出的国内银行才密集上线了ATM机刷脸取款服务,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虽然摆脱了需要携带实体银行卡和身份证的束缚,但在由银行机具上的摄像头抓取面部特征的同时,还是需要采用输入手机号等辅助认证手段,也是为了确保用户安全的双保险。同时为了保证用户的资金安全,目前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每日刷脸取款的上限为3000元,建行的这一数字为2500元,并且暂不支持存款、转账和跨行取款。可见在ATM机具刷脸办理业务上,银行秉承的还是安全至上的原则。

  除了上述几家布局ATM刷脸业务办理的银行外,民生银行于今年3月中旬推出了手机银行面容登录与支付功能,尤其是对于新版iphone用户只需要绑定手机自有Face ID便可以开通以上功能,有消息称新版小米手机也即将搭载该项身份识别技术。业内认为,相对于除新版iPhone以外多数手机采用的前置摄像头面部捕捉技术,Face ID在识别准确率、场景实用性上更接近金融级应用的要求,民生银行手机银行新上线的刷脸支付功能仍然是作为辅助交易密码认证使用,但至少覆盖了原有短信验证码接收不稳定、需要手动额外输入字符的短处。

  5月中旬,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创新性地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推出了“类O2O”移动支付功能,目前仅在南京两所高校内试点。具体来讲,新功能通过工银e生活“支付设置”获取个人照片信息,然后便可在线下协议商户处进行刷脸消费结算。工商银行这一新业务实现了银行业刷脸业务观念的一大步迈进,标志着线下转账支付这一“刷脸技术”的主要场景已被国内第一大行重视,可能将同时引发行业内的旗舰效应。但银行业如果想在这一场景中有足够的发言权,恐怕也需要像曾经的支付宝微信占据二维码市场一样动用大手笔。

  目前国内银行在刷脸技术的应用上也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某些手机银行尽管名义上支持刷脸识别,但在版本更新上却迟迟不能和某些手机平台的Face ID功能兼容,致使说好的刷脸登录功能实际上成了摆设,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银行业在刷脸技术应用上还有很长的探索实践之路要走。

责任编辑:Rachel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