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银联破局自我进化 共赢打法收复移动支付失地

新浪2018-06-08 09:44
银联 移动支付 网络支付 收藏

  本质必须要透过现象看。

  “卡组织的自我进化”——银联内部有人如此定义每年的62营销节背后,银联真正的深谋。“每年迎一次大考,不仅是跟持卡人又一次建立深度连接,更像是一次全面的自我校验,从业务能力到组织能力,从产品运营到系统技术”。通过一次“狂欢造节”,最大程度地扩容支付受理场景并增强用户粘性。

  这是62节折射出来的深层含义,而支撑自我进阶的动能,是银联向着行业引领者不动摇的决心和努力。

  一年前,银联对内进行了一次横跨市场、产品和研发三大业务条线的架构大改革。一年过去,这场深度变革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从云闪付APP到十大场景布局,银联又在谋划什么?不仅仅银联体系的成员机构在关注,中国支付市场庞大的参与主体都在关注。

  以共赢打法收复移动支付失地

  从2014年往后,每年的6月2日都堪称银联支付体系大阅兵——多城联动、万店参与的年中钜惠营销,检验着银联的品牌号召力,当然还有支付洪峰能力应对以及产业链协同度。

  而今年,仅通过银联手机闪付和银联二维码支付的移动支付方式开展营销,银联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6月2日单日,仅组合拳之一的银联二维码交易笔数就突破600万,作为面世仅一年的新兴移动支付产品,这一成绩着实亮眼。此外,目前使用“云闪付”APP等银联二维码的用户量已经远远超越去年全年用户量。仅62活动当天参与的商户量就达到了20万商户,在去年62活动商户数量基础上实现了翻倍。

  显然,移动支付布局远未到鸣金收兵的时候。银联正通过包括多城小额交通出行领域在内的场景布局,迅速收复失地。

  与背靠阿里巴巴的电商支付宝对大小商户的强掌控力不同,银联有怎样的平台优势呢?以至于各大银行、手机厂商和大型商户愿意和银联一起发起一场区别于“双11”的盛宴?

  这背后指向的是银联打造的共同繁荣发展的生态场景。拓展移动支付依赖的正是消费场景,谁能创造出更多的便捷消费场景,谁就能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抢占更多份额。

  实际上,中国银联本身沉淀了大量的合作商户,同时依赖卡组织的优势,有着银行业集体的支持。如能找到好的合作模式,这些优势将助力中国银联收复此前错失的移动支付市场。

  半年前的 “云闪付”APP发布会上,银联就宣布坚持“不收单”、“不发卡”、“不与银行争利”等原则,只做“标识、接口标准和用户体验”统一的支付入口,力推云闪付成为消费者省钱省心的移动支付管家。银联的这种姿态和角色转变,使得它能够将各大银行、商户和消费者整合起来,通过连接起来的各大线上与线下商户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场景,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以京东为例,对于第三方大型电商平台而言,其数亿级用户可以通过该电商APP上的二维码实现银联网络受理的支付,也就是说,发卡行、支付机构可以一次性连接到不同的消费场景,缩减了对接不同受理端的成本,同时保证用户的前端体验简约顺畅。

  往深一层看,银联的二维码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封闭体系的二维码不一样——它更倾向于一个连接着商业场景的开放的二维码平台,而后者的二维码支付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正因如此,京东金融曾用“共赢的格局”来定义与银联声势浩大的商业结盟。

  总之,银联率先打破隔阂,联通应用场景,银行和中小支付机构都立即响应——因为加入银联二维码阵营,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最为广泛的条码支付受理体系,这才是参与主体抱团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抱团结盟的做法让银联的支付场景迅速扩容: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在商业场景中,全国目前已有1600多家菜场、25000多家商户能够银联移动支付;而在校园场景下,全国各地目前共有166所校园,超过4500家商户实现银联移动支付;在出行场景中,银联闪付阵营共有超过150家商业银行,在至少20个地级市的主公交干道(含地铁)上实现了在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公交地铁等民生领域高频刚需场景的推广,银联移动支付已在全国11个城市的地铁以及370余个市县的公交行业落地,由于人流量广获客海量,给“云闪付”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打造场景生态破局自我进化

  “事实上,谁抓住场景、抓住用户,谁才可以从产品到营销,抓住主动权。以往通常都是由收单行和支付机构去对接大商户,但最新的趋势,是去比拼那些粘性强但壁垒高的行业,比如交通、医疗、教育等等。银联的四方模式构筑了一个更为安全、平衡的良性生态圈,现在银行很聪明地跟随银联一起打通产业链资源的优势,布局各类民生领域消费场景,这是很对的。”一名长期跟踪观察移动支付行业的TMT分析师如此对记者分析。

  而这也在记者对银行的采访中得到验证。“其实在民生领域,很多行业非常难以进入,仅凭借银行自己的技术和资金投入,是很难谈下来的。银联的优势在于技术实力强,并且支持多家银行接入,而且在移动支付形式日益丰富的眼下,可以组织大家一起成本共摊、系统共建,一起支持商户的终端改造。这两年的实践也证明,跟着银联商户就很欢迎与银行合作,广州地铁、杭州地铁(均支持多家银行卡闪付乘车)的案例就是非常成熟的例子。”一位国有大行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正像他所说的,从近期市场端的发力看,银联曾透露正在打造包括菜场及15分钟周边生活圈、公交地铁、餐饮、超市便利、公共缴费、自助售货、校园、食堂、医疗健康、交通罚款等“十大场景”。在这些刚需高频场景中,用户痛点不可谓不多。

  通过联手银行和支付机构,银联开始挖掘其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接近性优势,共同打造全国和地方、线上及线下、传统与新兴的多层次支付场景生态。近观银联今年以来的表现,此举或是继云闪付APP发布后,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又一组合拳。

  不仅如此,回顾过去几年,银联在很多方面都在蜕变。特别是在银联“二次创业”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市场化转型相适应的公司管理和运作体系,“结果就是,在今年62体现得特别明显,从形式上来说,只有一天,给的压力和业务的承受能力比以往更重,没有任何缓冲;但从内部执行上有可喜的变化,许多事情公司年初就明确了方向,统筹效率极大提高,活动准备从容不迫。这其实,正是之前‘刮骨谋变’效应的显现。”一位银联内部资深人士表示。

  正如银联总裁时文朝在银联内部曾经说过的,“营销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产品运营和系统技术力量的整体的检验”。如果说62活动只是银联将自己的核心权益的清晰展示,那么它不是终点,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只是这个16岁“年轻”卡组织自我进化的进阶教程之一。

  就是在这样的“自我进化”中,从“内忧外患”,到现在重整山河,银联正带给我们更多值得期待的新变化。(CIS)

责任编辑:松崎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