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智能“投”?智能“顾”?智能投顾主流模式应为何?

亿欧网2018-07-02 09:33
智能投顾 金融AI 收藏

  近日,埃森哲发布《智能投顾在中国: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决胜未来》,阐述智能投顾之前世今生以及主流模式,并重点围绕智能投顾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遇到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在此机遇下,金融机构所应具备的能力展开了讨论。亿欧智库在对金融业务的研究中,持续关注财富与资产管理,并在以往报告中关注了国内智能投顾产品的发展;通过阅读此篇报告,将更有助于我们后续对智能投顾的了解,进而深入研究。以下带来报告解读。

  2017年11月17日,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将智能投顾纳入监管。这表明,智能财富管理在成为热点后正式走上正轨,以较低的手续费、较高的效率来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所未覆盖到的长尾人群,特别是针对这部分人群中的中低净值人群。其中,智能投顾产品的发展已渐趋普遍,并为传统财富管理模式带来了莫大的冲击。埃森哲认为,当前财富管理已形成由传统财富管理模式、纯智能投顾模式和混合模式三者组成的格局,并且以数字化驱动的人力结合“机器”的混合模式已然崛起,并且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模式的主流。

  一、何为智能投顾

  在亿欧智库6月15日发布的《2018银行业创新形态与模式研究报告》中,我们引用了招商银行对其智能投顾产品“摩羯智投”的定义: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的理财服务,通过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全球资产配置,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适合具有权益类产品(如股票型基金等)投资经验的客户购买。简单来说,智能投顾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而非一项特定的技术。和传统投顾相比,智能投顾最大的特征是门槛低、费用低、效率高。因此,对作为“长尾用户”的中低净值人群颇具吸引力。

智能“投”?智能“顾”?智能投顾主流模式应为何?

  埃森哲认为,当前财富管理市场已基本形成由传统财富管理模式、纯智能投顾模式以及混合模式三者组成的格局;在混合模式下,智能投顾服务当前主要针对C端的消费者,或者说“投”,另外针对B端的“投”(比如投资顾问、基金经理等机构投资者),或者说“顾”,的智能投顾服务也起步。

智能“投”?智能“顾”?智能投顾主流模式应为何?

  二、中国智能投顾市场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前景广阔

  从2016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率先发布“摩羯智投”、“财智机器人”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也相继入局,发布“中银慧投”、“AI投”,可以看到,智能投顾在中国已逐渐落地应用。报告中引用Statista的数据,2017年中国的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达289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的智能投顾管理资产总额将超6600亿美元,用户数量超过1亿。故此,国内智能投顾市场前景是比较乐观的。

  受众判断能力较弱,国内监管政策驱严

  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中,由于新客户群体大多集中在80后、90后,其在对数字化生活方式接受度高的同时,也对新产品的判断能力较弱,尤其在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智能投顾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的现在。

智能“投”?智能“顾”?智能投顾主流模式应为何?

  在此种情况下,国内的监管政策驱严。例如,在我们上述提到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到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此外,意见稿特意强调金融机构不得借助智能投顾夸大宣传资产管理产品或者误导投资者。

  三、智能投顾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

  智能化程度较低

  亿欧智库在以往的研究中已指出,目前国内的智能投顾产品的智能化存在严重的不足,大多产品通过后台已经算好的组合呈现给投资者,只能做到智能调仓,机器深度学习的能力明显不足。埃森哲也提出,智能投顾产品中用户画像简单、静态,造成场景过于单一,智能化程度低。故此,金融机构仍需沉淀足够多的数据量,在此基础上不断训练算法,提高其“真智能”的程度。

  人工服务欠缺

  以往,国内创业公司推出了全流程自动化的产品。在此产品服务客户满意度上的局限逐渐凸显之时,一部分公司转而对客户分层,提供不同级别的服务,进而差别定价;而传统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则将智能投顾的流程运用到其传统人工服务的模式中,结合两者,服务高净值客户。但在实际操作中,亿欧智库发现几乎所有的智能投顾产品在人工服务中都严重不足,有些产品甚至分割了两者。而且报告中指出,国内多数智能投顾的具体投资策略并不向用户公开,也就是所谓的“黑盒”,这正是佐证投顾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服务,纯粹的机器流程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反而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在报告中,埃森哲也指出,未来,数字化驱动的人力结合“机器”的混合模式将成为财富管理模式的主流。

  盈利模式模糊

  在亿欧智库对国内智能投顾产品的梳理中,发现服务提供商并未明确指出产品的收费情况,即产品是否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及购买产品的佣金、申赎费用的标准是多少。这表明,金融机构并未想好如何对此产品进行收费。特别是在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技术能力,瓜分了金融机构部分业务的利润,甚至倒逼金融机构在某些业务上实现免费之时,金融机构的盈利压力更大。

  市场不稳定性

  提供商除面临自身产品规划与模式外,市场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对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一为投资者教育欠缺,服务提供商前期必须投入较大的成本来教育市场,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这对于初创的金融科技公司显然是一大难点;此外,监管政策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监管驱严实际上也是一大信号。

  机遇:转向B端、善用客户资源及技术能力

  但毫无疑问,埃森哲的研究指出智能投顾的发展为国内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通过B2B2C模式,先服务B端客户,间接触达C端客户,解决其不具备客户资源优势、客户数据的问题及盈利的压力问题;而对传统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其拥有大量存量客户资源,获客成本低,善用客户资源可依据此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最后,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利用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可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总而言之,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使得智能投顾提供商在面对多变的客户群体及客户需求、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以及不稳定的政策环境中阻碍重重,但多数人仍对智能投顾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抱着乐观的态度。在今后,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巨头将是智能投顾市场的三大主体。

责任编辑:韩希宇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