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在这场P2P爆雷潮之下,真相是什么?

微信公众号2018-08-10 10:57
P2P爆雷 网贷 金融江湖 收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

  P2P曾经被认为是性价比最高的理财产品,所以投资者覆盖范围很广。但这场爆雷潮,却把P2P真实的模样展现在大家面前。

  如果没有这场爆雷潮,或许我们不会知道,参与P2P投资的原来有那么多人,不只是屌丝和穷人。

  他们中有辛苦打拼好几年就为多带点钱回家的打工族,毕业不久刚攒下点钱的年轻小白领,辞去工作在家带孩子做微商的宝妈,自主创业有房有车收入可观的小老板,学识颇丰的大学教授……

  朋友A全部身家投在某大型平台,虽然在这次雷潮中他并未踩雷,但他仍一边担心着投资还没到期平台就出问题,一边又烦恼着如果钱转出来后到底要放在哪。而在投资之前,他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思考。

  它曾被视为性价比最高的理财产品

  朋友A其实就是大部分网贷投资者的缩影。

  在这场爆雷潮前,他们想着:买个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吧,又跑不过通货膨胀;炒个股票吧,又觉得风险太高;再说到市场普遍推崇的基金定投,又没有那么多耐心和时间赛跑。

  思前想后,对于普通人来说,P2P可能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了。

  再者由于多数平台会有各种显性或隐性刚兑,所以此前大部分网贷投资者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种低风险甚至是近乎无风险的投资。

  很多投资者忽视了,在一个尚未发展健全的金融行业里,恰恰一切都是风险。

  于是,在这个六月,甚至是更早的四月,一切开始发生了变化。

  4月份资管新规落地,传统金融行业也纷纷开始了打破刚兑的行动。

  6月份,郭树清表示,“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一半是巧合,一半是注定。6月中旬开始,P2P雷爆一个接着一个,很多即便没有跑路的平台也纷纷爆出逾期无法兑付、流动性不足短标变长标等情况。

  平台纷纷选择把P2P本身真实的样子展现在市场和用户面前。

  这场爆雷潮却揭示了真相

  本质上,这场爆雷潮也是一场风险的加速出清,一场迟到多年的投资者教育,一场监管的试验和修正,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1、行业的历史问题需要清洗

  不得不说,P2P这个行业里确实鱼龙混杂。除了一些真正践行普惠金融的平台之外,还有很多自融的,甚至本身就是为了诈骗而生的平台存在。

  对于P2P行业来说,如今的局面其实背离初衷很远。

  因为投资者喜欢投短期,所以平台纷纷期限错配,各种理财计划类产品层出不穷,所以流动性风险凸显;因为投资者无法接受不兜底,平台纷纷以各种方式提供隐性兜底,所以一旦无法兜底了大家就无法接受;还有诸如大标拆小标、资金池等更加明显的问题。

  为了长远的发展,这个行业的确需要一次剧烈的清洗。

  2、投资者的巨婴心态需要教育

  自有“理财”这个概念以来,或许是银行给大家养成的习惯,“理财必须保本”这样的观点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中国百姓的脑中。

  这么多年来,各种金融机构也好,教育机构也好,几乎没有对投资者进行理财通识教育,让他们意识到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而很多金融机构让你做的风险测评,基本上是他们直接告诉你要选择哪个选项,根本没有实质意义。

  所以中国投资者在投资理财时,很少会客观理性地去研究、判断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

  因为是银行卖的理财就觉得是安全的,结果有人买到了假理财。因为一家看起来背景不错的P2P平台承诺刚兑就闭着眼睛买了,结果踩雷了。

  我们看到,等到平台爆雷后,大家开始纷纷查平台的工商信息、查标的的真实性、去平台实地察看情况等等,可是在投资之前呢?他们闭着眼睛说投就投了。

  这场爆雷潮或许扮演了多年来缺失的投资者教育的角色,只是代价惨痛了点。

  3、监管也在尝试

  而有人把这次爆雷潮的直接原因归结于监管的不作为,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其实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随着2014年4月银监会指出“P2P四条红线”就已经启动了。

  只是互联网金融对于监管来说,是个新事物 ,他们没有直接的经验,互金本身的复杂性也远远超乎了他们的预想。

  经过了2017年8月以前的摸底排查和过去一年的密集整顿之后,监管仍无法完全规范这个庞大及纷繁复杂的新行业。

  所以原定于2018年6月完成的备案延期了,监管开始筹划下一轮复盘,争取在这一轮中建立起长效的监管机制。

  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备案延期的影响,在延期以后及新政出台之前的间隙中,爆雷潮发生了。

  不得不说,这是监管不想看到的,但一定程度上也是监管想看到的。

  有句话说得好:大乱之后,才必有大治。

  4、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而在这场爆雷潮中,所有人都希冀着行业能好起来,除了一类人——恶意逃废债的老赖。

  由于P2P平台目前大多尚且没有接入征信系统,P2P网贷似乎成了一些老赖的乐土。

  看到行业混乱如此,老赖们就更是猖狂,反正平台压力这么大了,那我就恶意不还债拖死平台。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监管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已经在行动。继7月中发布相关条文之后,前天互金整治办就发文要求各地尽快报送恶意逃废债借款人的名单。

  甚至有些投资者开始主动组团去帮助平台催收,一场全民催收的大战已经开启。

  很快,曾经把网贷当乐土的老赖们,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千帆历尽显本真

  如今,或许会有些人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是:给你个糖吃当诱饵,然后把你关进小黑屋。可以说这是很大的误会了。

  要知道,P2P平台的借款人多数都是达不到银行严格风控标准的“次级”借款人,相对较高的利率背后,本身就意味着对于更高风险的评估和覆盖。

  在风险加速出清、行业加速洗牌之后,这个行业因其承担着普惠金融的使命而不会消失,有些头部平台会先行发展起来,先行抢占市场。

  而P2P本身也会撕下它最高性价比产品的外衣,渐渐显露出它真实的模样,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也不再是一句聊胜于无的提醒,而真正开始具备“警示”的意味。

  P2P不是无风险套利,了解了风险以后,想来,你再来。

责任编辑:方杰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