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松紧适度 专家称结构降息概率不小

证券日报2018-08-14 10:04
货币政策 结构降息 数据解读 收藏

  央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强化政策统筹协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此次对于货币政策的措辞有了一些变化,由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变为“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郭于玮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管住”相比,“把好”显然更为灵活。将“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变为了本次报告中的“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这意味着社会融资规模是衡量当前信用扩张情况的核心变量。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目前货币政策调整方向较为清晰,稳健中性的政策取向不变,争取在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的同时,适度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以及部分领域可能出现的信用收缩问题。

  报告提出,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强化信贷政策定向结构性调整功能。

  对此,郭于玮认为,这意味着可能有更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在7月份央行实行了定向投放中期借贷便利(MLF)以支持贷款投放与信用债投资的政策。而目前同业存单(NCD)发行利率已经逼近1年期MLF利率,因此以差异化政策利率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是可行的选择。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货币政策基调仍维持稳健中性,因此当前边际宽松可以定义为“抵抗式下跌”模式宽松,核心还是在于“对冲”。下一步重点在于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息概率不小。需要强调的是,降息并非全面降息,而是结构降息,当前来看,实施结构降息既有可能也有必要。

  在花长春看来,央行现在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宽松的流动性不能往下传导,主要体现在银行惜贷、信用债市场处在停摆状态,从而导致实体经济融资困难。考虑到从企业需求端入手比较困难,但从企业经营的成本端来看,当前企业一般贷款利率的确比较高,达到6.1%。因此,除了减税外,央行的确有必要给企业融资成本减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报告提出,注意防范短期内需端“几碰头”可能对经济形成的扰动,要发挥好“几家抬”的政策合力,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几碰头”指的是贸易摩擦带来出口不确定性、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使基建投资增速下行和债务风险面前民间投资活力不足三大因素正共同影响经济总需求。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加强信贷政策结构性调整有机结合,着力点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前期通过定向型的货币政策工具投放后,未来需要窗口指导、结构性的信贷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解决需求端“几碰头”问题。

  谢亚轩认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局需要政策集中发力,除了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外,还需要加大财税政策激励,通过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调动金融机构从事小微金融的积极性;监管机构需要强化外部监管和考核,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等,各部门的政策要形成合力才能优化营商环境,有效降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谢亚轩表示,央行此时提出“几碰头”、“几家抬”核心思想是希望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合力,化解短期不利因素集中发酵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松崎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