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互金行业动荡下风控技术输出平台艰难求生

陈植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8-15 09:38
互金 风控 金融AI 收藏

  互金动荡溢出效应

  不少中小银行只愿提供少量的前期服务费,却要求风控技术输出平台对信贷坏账进行兜底,才协商最终的业务利润分成。

  “日子变得非常不好过。”一家专注向互金平台输出风控技术的金融科技机构负责人赵诚(化名)感慨说。

  近日他所在的金融科技机构计划裁减销售部门30%员工,原因是互金行业动荡导致业务量呈现断崖式下跌。

  在他看来,过去一段时间互金行业如此动荡,的确出乎专注风控技术输出的金融科技平台意料之外。

  “去年底大家还忙着扩充销售团队争夺更大市场份额,如今却纷纷削减销售团队节流过冬,变化实在太快了。”赵诚坦言。然而,面对互金行业动荡持续,他也无力回天。

  其间,他发现不少同行纷纷启动业务转型,将服务对象转向中小银行。

  多家城商行零售业务部门人士向记者直言,过去两个月主动找上门的风控技术输出平台增加不少,反而让他们有点应接不暇,但真正能落实业务合作的平台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多数银行不仅看重第三方风控技术的历史坏账率、逾期率等,更关注它们在不同经济波动周期能否令零售信贷业务创造相对稳健的利润。

  “仅此一项,多数风控技术输出平台就被挡在门外。”一家城商行零售业务部门主管告诉记者,更别提多数平台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难以满足银行提出的坏账兜底要求。

  “其实,这套转型求生之路走起来也并不轻松。”赵诚直言。

  风控技术输出“盛极而衰”

  赵诚坦言,在转型风控技术输出之前,他所在的金融科技平台主要从事征信业务,一方面通过向C端授权用户提供身份认证、人脸识别、信用评估等服务,另一方面向大量商户提供高度耦合的用户信用记录评估系统,收取相应的征信服务收入。

  然而,随着征信服务类机构日益增多,赵诚发现征信服务业务正成为一片“红海”,因此整个团队打算利用征信服务所衍生的大量用户消费与信用记录数据,开展相应的信贷风控模型进行输出。

  “当时,整个团队高层希望风控技术输出业务收入能占到平台未来经营的50%以上。”他自言。最初,这项风控技术输出业务的确做得风生水起。

  由于众多中小互金平台缺乏足够的用户信用记录数据与风控模型参数,因此他们都愿意引入第三方风控技术作为自身风控体系的有效补充。

  “去年下半年,我们单月风控技术输出业务收入平均都在5000万元左右。”赵诚回忆说。这部分业务收入主要包括三大类别,分别是按件收取的借款人信用记录或黑名单查询费用,风控技术输出过程的前端服务费,以及中小互金平台相关消费信贷业务的利润分成等。

  不过,这份收入的确大大高出平台高层此前的预期,因此他们打算进一步扩充销售团队,令风控技术输出业务收入在2018年底实现翻番。

  赵成回忆,到2018年5月底,平台员工从原先的300人一下子扩充到600人,其中大部分新增员工属于销售部门。

  正当平台高层踌躇满志之际,互金行业动荡一下子打了他们措手不及——由于越来越多中小互金平台陷入经营困境或业务停摆,相应的第三方风控技术引入需求呈现断崖式下跌。

  “过去两个月整个风控技术输出业务收入均不到2000万元,较去年鼎盛时期几乎腰斩,甚至难以覆盖整个经营团队的日常开支。”赵诚直言。最初平台高层还寄希望互金行业动荡局面迅速褪去,令相关业务收入迅速触底反弹,但随着越来越多中小互金平台大幅削减消费信贷业务量(忙于安排产品兑付),他们意识到风控技术输出业务收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保持低位徘徊,因此决定削减销售部门人数节流过冬。

  “听说不少第三方催收外包机构日子更难过。”赵诚告诉记者。原先很多互金平台会将逾期3个月的消费信贷业务交给第三方催收外包机构处理,但随着互金行业动荡导致越来越多借款人逃废债,因此催收外包机构发现自己花费大量精力却收效不高,反而出现更大的运营开支消耗。

  一家国内大型互金平台人士直言,鉴于不少催收外包平台考虑到自身投入产出比,对部分逾期贷款不能全力催收,目前平台正打算削减催收外包规模,自力更生加强法律诉讼与AI催收力度,以回笼更多借款资金。

  “外界以为逃废债正令催收外包业务变得火热,事实并不是如此,现在我们催收压力反而与日俱增,不大敢主动接受一些平台的催收外包业务,因为我们再怎么努力也催不回借款。”一家国内催收外包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

  中小银行高合作门槛令转型受阻

  随着互金行业动荡持续,越来越多风控技术输出平台纷纷向中小银行投怀送抱,寻找新的业务拓展空间。

  赵诚所在的平台也不例外。

  “目前我们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向广大中小银行提供互联网消费信贷系统开发、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设计等服务;一面与部分中小银行围绕特定消费场景开展产品定制化合作,围绕特定消费场景提供相应的反欺诈、数据智能分析等风控技术,强化中小银行的整体风控能力与信贷审核操作效率。”他告诉记者。

  但他发现,要打动中小银行的心,难度不小。

  相比风控技术输出平台直接向互金平台收取服务费与信贷业务利润提升,他们与中小银行的业务合作方式变得截然不同——不少中小银行只愿提供少量的前期服务费,却要求风控技术输出平台对信贷坏账进行兜底,才协商最终的业务利润分成。

  “这反而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环境。”赵诚告诉记者,近期他发现一些有资金实力或金融资源整合能力的风控技术输出平台通过关联担保机构,或购买信用保证保险满足银行对坏账兜底的要求,从而获得风控技术输出合作协议;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多数专注风控技术研发、但缺乏资金实力与金融资源整合能力的平台被拒之门外。

  更令他在意的是,越来越多大型互金平台为了与银行加强合作获取稳定资金来源,也纷纷涉足风控技术输出。比如微贷网针对汽车消费分期贷款、车辆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业务场景,构建了以人+车双数据核心驱动的“智能决策森林”风险决策体系,将整套自动化全流程风险管控技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输出。

  在他看来,这无形间加剧了市场竞争压力,让他担心这条转型求生道路可能是一条“死胡同”。

  “其实,我们内部曾讨论过要不退出风控技术输出市场,但股东方对此投了否决票,因为他们认为风控技术输出是金融科技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一旦退出,很可能影响到整个集团未来海外上市前景。”赵诚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只能边艰难度日,边寄希望互金行业动荡期早日结束,中小银行合作门槛能趋于市场化透明化,让他们赢得一份生存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韩希宇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