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领跑者智投模式已进化至3.0 智能投顾是不是伪风口已无需讨论!

INVESTODAY中国电子银行网2018-08-22 09:24
智能投顾 金融AI 收藏

领跑者智投模式已进化至3.0 智能投顾是不是伪风口已无需讨论!

  移动互联时代的常态就是热点高频切换,与之伴随的则是各种对于潮起潮落、风口伪风口、某某热了还是凉了的脉冲式纷争,换个角度也就意味着,在获取碎片化注意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能被拿来耗费脑能量进行大篇幅分析的关注对象,妥妥都是重量级。

  恰如智能投顾。

  前方反馈 领跑者的智投模式已进化至3.0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智能投资是否已锋芒减退、后继乏力的疑问,并举了一些国内外的例子为佐证。智能投顾已从前两年的备受追捧到当前的跌落遇冷?事实果真如此吗?

  国人知道智能投顾这个概念,很多始自以Betterment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这类创新型平台针对长尾客户提供低成本的资产配置、产品组合和便捷的客户体验,开创了智能投顾纯线上经营的1.0时代。

  而探路者先摸索,观察实证有效之后凭借既有优势强势切入,是大机构的一贯打法,智能投顾市场也不例外。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财富管理行业头部机构结合自身优势特点的深度实践,智能投顾的模式逐渐演化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投顾模式。

  全球领先基金公司先锋(Vanguard)即是典型代表。其Personal Advisor Services智能投顾结合自动化咨询平台与传统人力投顾,建立了贯穿服务全流程的线上线下多渠道服务体系,智能投顾管理资产已超过1,000 亿美元,远超过竞争对手。众多传统头部金融机构的商业探索及标杆效应也推动智能投顾进化到了2.0时代。

  行业发展至此,智能投顾应成为投资服务领域基础设施这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认同,然而,具有切实商业诉求的金融机构们并未止步于直接复制现有的智能投顾业态和模式,而是务实的怎么适合自己怎么来。

  根据麦肯锡的相关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提升理财经理产能,获取更多客户财富份额,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都在建立或者升级自身的理财经理数字化支持平台,打造智能投顾终端,给理财经理赋能。例如花旗银行在2018 年推出了数字化交互式财富管理工具“全方位财富规划平台”,在支持理财经理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服务工具,这已是智投3.0时代的探索和应用。

  回望国内,虽然起步晚了一些,对于智能投顾的应用实践不比国外的节奏慢,一些中型城商行已经在琢磨构建自己的资产配置管理平台,用以辅助理财经理向财富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投顾服务。所谓纯线上的智能投顾可以有,线上线下结合、能够提升理财经理服务水平的装备也可以配。

  事实上,纵览这两年的国内财富管理市场,认清智能投顾并非短时概念而是确定性趋势的机构纷纷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尝试、运用和布局,至于新事物在发展历程中存在不同的看法则属正常。

  作为一个从起步即高速增长的行业,在经历了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之后,发展节奏平缓一些,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反复和回归,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新业态的演化变迁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能量的汇集和释放也有相应的惯性。市场的价值发现与再发现能力会把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具有价值的商业模式筛选进化出来,决定智能投顾走势的力量也一样。

领跑者智投模式已进化至3.0 智能投顾是不是伪风口已无需讨论!

  人与机器要素重组  只因市场追求效率更优

  说到商业模式最终将由市场来检验,就好比“谈”投资和“做”投资原本就是两码事,决定智能投资是否真正被市场认可也诚然不是智商重要还是情商重要的问题,而是其出现及发展的背后所基于的底层驱动何在,搞清楚这个深层次逻辑,才能理清楚表面的浅层次现象,尽管这些表象看上去很驳杂。

  人脑vs.机器:在投资的世界里,后者找到更优解的能力更胜一筹

  沙盘推演一:单个投顾/投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群投顾/投资者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规模和收益如何做到优化,靠个人或有限群体的边际提升效应是有限的,而这一瓶颈必定不是依靠人来打破。

  沙盘推演二:投资可类比组装电脑,在部件齐全的情况下对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来说还不算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但如果没有现成的标准部件,个人是难以分别造出CPU、显示器并整配在一起的。排除少数精英,投资界的很多人尤其是散户都是用非标准、非达标的部件组装电脑,稳定性不高自是理所当然。

  沙盘推演三:金融信息行业已经过了刚需的时代(查看行情、数据处理),进入到“决策”时代。所谓“决策”,就是投什么资产、什么时候投、投多少、哪个载体、谁操盘的问题。欧美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就是市场在进化,但是散户单兵作战进化很慢,逐渐形成了被边缘化和淘汰的结果。

  而可以快速学习的人工智能凭借抢先的性能,基于大规模算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博采众长趋近一个最优解,这是人脑无法抗衡的优势,也是智能投顾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底层驱动力。

  因此,我们会看到,在智能投顾崭露头角的这些年,不仅是大型传统银行如美林、摩根大通、还是领先基金公司如先锋都在积极推出机器投顾业务,以便推广标准化建议、提升用户体验、降低个人资产组合定制成本,并突破传统投顾产能局限。

  目前,全球至少有1000 亿美元的资产是由机器人投顾管理,Bloomberg 甚至指出“机器人顾问正在与华尔街争夺富裕投资者”。科尔尼(A.T.Kearney)则预计,机器人顾问未来3 到5年将成为主流。德勤在其报告中指出,机器智能决策的应用将会加速发展。智能算法在预测市场和人类行为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强,人工智能将会影响行业竞争,市场将变得更有效率。

  人工投顾vs.智能投顾:基于效率更高原则的自然进化

  任何模式都有天花板,这个自然现象在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

  传统的人工投顾服务方式类似串联电路,再有能力的投顾同一个时间也只能服务一个客户。此外,串联电路的最大问题是,任何一个单点上的误差,会在连接步骤中积累、放大,不管你在任何单一服务上做得多好。

  作为投资服务行业从有限串联向大规模并联进化的新模式,智能投顾则可以在同一时间面向众多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而且无论在宽度、深度和计算速度方面,都远超传统的人工投顾模式。

  从本质上讲,智能投资的前提是投资世界的“连接”和”再连接”,当人、资产、服务、设备、数据、资金都被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数量就是质量,巨大的数量带来的将是新维度上完全不同的东西。大规模并行的投资服务,反而可以因为其的高并行度,可以获取精度更高的信息数据,进而进化出更加精准的智能投顾,现代金融体系则是以上过程的加速因子。

  人类的发展史,本就是一部效率不可回撤性的进化史,智能投顾就是基于效率更高原则构建了新模式的例子。而人类和人工智能都无法逆选,只因时间无法逆行。这一点,正是那些先知先觉的财富管理机构早就洞见的商业转折和趋势本质。

  至于其他的市场参与者,在财富管理的净值化时代,是沉溺在旧逻辑里,还是尽快建立起能够根据客户风险偏好提供定制化、智能化、实时生成的资产配置能力,时间窗口期可能并没想像的宽松。

  人性纵然有不同 更多选择才幸福

  长久以来,人性当中总有一个倾向经典不衰,那就是对于一劳永逸的念想。其表现通常为,对于社会、生活出现的新模式或新解决方案,总是下意识的寄予很高的期望,待随后发现这些新模式或新方案并非完美时,产生加倍的失落。

  这种赋予新事物的预期膨胀惯性,同样适用于智能投顾。

  比如有些财富管理机构看到其他机构上线了智能投顾且成绩斐然,没有研究如何借鉴经验取长补短,而是转而纠结了起来:现有客户当中使用线上服务的占比还很低,是否推出智能投顾之后就能很快将这些线下客群转化为线上客群?另外,那家先推出智投的机构在较大力度推广的情况下一年才实现了百亿量级的管理规模,效果似乎还不是太理想……

  另有评论人士认为,智能投顾再怎么强大,终将无法战胜人性……

  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更加值得思考的是,人们希望机器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但人与机器相比,各自的优势又是什么?这个问题,真正想过或者想明白的可能还不是太多。

  人性从来都是复杂的,投资则是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事。譬如有沃伦·巴菲特的理念是,“投资人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智力而是性格。你不需要有很高的智商,你用不着会同时下三盘国际象棋,或者同时打两副牌。你需要一种性情,不管是群居还是独处,你都能够做到从容自若、宠辱不惊。你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因为别人的态度对你不会产生影响,你只是基于事实和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

  但其实,市场里什么样的投资风格都有,有做技术的、有做高频的、有看图炒股的、有价值投资的、有做成长的、有做蓝筹的,谈不上绝对的优劣,但认可哪种风格,追随哪个标杆,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投资者内在的真实特质。

  然而,不管人性如何复杂,市场如何多变,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相对、而非绝对的世界里,人们总会出于有利原则进行选择或决策,许多微观迁移和宏观演变无非都是基于比较而做出选择的结果。

  投资的世界也是如此,选择机器投顾还是人类投顾都是基于个人的认知体验、且比较了风险收益之后的择优。智能投顾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替投资人承担市场的波动、情绪的波动、避免策略的漂移。因为同样的事情人做不到,机器则无需纠结冷静执行。每个行业都有卓越平庸和烂苹果,投资也是个行业,智能投顾之间自然也存在优劣之分。

  所以还是回到了原点,有选择才是幸福,比如是选择聪明的还是不那么聪明的智能投顾。

责任编辑:Rachel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