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中消协:75%用户因个人信息泄露接到诈骗电话 1/3“自认倒霉”

中国经济网2018-08-30 14:00
中消协 信息泄露 诈骗电话 信息安全 收藏

  刚刚买了房,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打来了;刚刚买了车,保险公司的电话就打来了;刚刚点击一个学习舞蹈视频的网站,培训机构的电话就打来了……这么“巧”吗?其实是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了“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调查。调查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仅为14.8%。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中消协:75%用户因个人信息泄露接到诈骗电话 1/3“自认倒霉”

图片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中消协表示,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一是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2.2%;二是经营者或不法分子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约占调查总样本的60.6%,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57.4%。

  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另一个原因是APP,有超六成受访者采取填写部分个人信息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受访者在使用App时主要通过只填写一部分个人信息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占67.2%。其他选择关闭个性化服务(如定位)的有32.7%,拒绝软件访问权限有29.5%,安装相关防护软件有24.6%,注册时使用部分虚假的信息有18.0%,只有4.9%的受访者表示“不在意”。不少手机App在自身功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情况比较严重,67.2%的受访者遇到这种情况,仅有32.8%的受访者没有遇到过。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推销广告是手机App采集个人信息的最主要原因,占77.0%。选择其他原因的还有,贩卖和交换个人信息占45.9%,挖掘用户使用习惯、提供更好服务占42.6%,诈骗窃取活动占24.6%。

  此外,在手机APP实际使用时发现,需同意APP给出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否则无法使用该APP。而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偶尔阅读和从不阅读者居多;而选择阅读的用户,基本上选择“大概阅读”的受访者最多;选择从不阅读的用户,主要原因是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

中消协:75%用户因个人信息泄露接到诈骗电话 1/3“自认倒霉”

图片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对于如此普遍的信息泄露问题,中消协表示,消费者主要有两大担忧,即被利用于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和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如果手机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占70.5%。其次是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约占52.4%,被推销广告骚扰占比约为37.7%,名誉受损约占6.6%。而个人信息泄露后,消费者会采取多种措施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是最终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自认倒霉”,一方面可能是基于无力应对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应对无效后的接受现状。有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手机App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需要加强。

  根据中消协调查结果来看,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相当严重,不少经营者未经本人同意,暗自收集个人信息,故意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和网络服务系统存有漏洞,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手机APP需要获取的隐私权限种类繁多,而一些消费者不会完全去查看手机App应用权限或用户协议,容易遗漏重点信息或关键描述。

  对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应注意选用安全合规的App产品和服务,并选择正规有效的渠道进行下载安装;注意认真阅读App的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说明,了解操作注意事项;培育良好使用习惯,不随意开放和同意非必要的读取权限,不随意输入个人隐私信息,定期维护和清理相关数据;认真应对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的问题,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问题时,要通过有效手段及时主动维权,必要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让更多消费者免受其害。

责任编辑:韩希宇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