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正道易行,浅谈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发展的三个方向

吕方中国电子银行网2017-12-28 15:32
网络金融 吕方 收藏

正道易行,浅谈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发展的三个方向

  前言:

  近日,整顿现金贷,清理二清机构再次刷爆朋友圈,这一轮又一轮的严厉监管,对互金从业者来说,正如同现在的天气,真是”一夜秋雨一夜凉,拾得片片落叶黄”,而这样的落叶不是因为成熟,更多是一种病态。由2015年e租事件集中爆发后,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监管政策也从鼓励创新向全面监管转变,这个由大乱到大治的过程虽有所滞后,但还算是思路清晰,节奏有序。与笔者的工作性质相关,通过不断与商业银行网金、互金、电银从业者的大量接触,做为一个参与者和观察者,我看到了在不同阶段、不同机构下的人生百态,一直想写点什么,但一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今受九卦姐当面所托,实不好再偷懒,以此小文作为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给各位专家、前辈、朋友们拍砖吧。

  一、正道易行,就蚂蚁金服两款产品的对比分析

  这段时间我一直喜欢与朋友分享,可以从蚂蚁森林和”圈子”的缘起均是提高支付宝的用户时长,以抵消支付宝较强的金融属性带来的低频使用的痛点,而与只活四天”圈子”相比,蚂蚁森林要成功的很多,两个产品都是满足人性需求的角度出发的专业团队设计,而正因”初心”的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所以对一个产品、一个机构甚至一个行业,必须走”正道”,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且其实”难事易办”,因为会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

  一组从互联网取得的公开数据显示:

  1、蚂蚁金服在5月20日发布的201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2016年8月,支付宝上线”个人炭账户”,也就是蚂蚁森林,用这种方式鼓励用户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截至2017年4月底,蚂蚁森林用户超过2.2亿,日均减排5000吨,累计减排67万吨,累计种成梭梭树845万棵。”。

  2、在阿里95公益周上,蚂蚁森林公布了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8月底,其用户已超2.3亿,累计减排122万吨,累计种植真树1025万棵。”

  3、虽然没有更具体的数据,从两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前8个月实现2.2亿人的用户量,实现可观的用户规模,后4个月,用户增加1000千万,而减排量增加55万吨(增长率82%,月平均:21%),值树量增加180万棵((增长率21%,月平均:5.3%)),增加了用户活跃度及参与度。

  我们也可以通过,公开调研机构提供的数据,看看两家支付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


图1:易观智库-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划

  2016Q3 规模90,419亿,增幅20.50%:交易占比:蚂蚁50.42%:腾讯38.12%,活跃:蚂蚁4.02:腾讯8.33亿

  2016Q4规模128,146亿,增幅41.72%:蚂蚁:54.10%:腾讯:37.02%,活跃人:蚂蚁4.31:腾讯8.38亿

  2017Q1规模188,091亿,增幅46.78%,:蚂蚁:53.70%:腾讯:39.51%,活跃:蚂蚁4.92:腾讯8.41亿

  2017Q2规模230,408亿,增幅23.50%:蚂蚁:53.70%:腾讯:39.12%,活跃:蚂蚁?:腾讯?亿(易观在公开报告里未提供)

  我们通过与”蚂蚁森林”业务发展时间轴同步的连续4个季度的数据来看,支付宝的活跃人群,有明显的增加,交易量占比也在稳定回升,基本与蚂蚁森林的公布数据温和,虽然我们无法得到具体蚂蚁森林对支付宝业务的准备贡献率,但至少这个产品设计,打到了客户的痛点,并在事实上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二、顺势而为,浅谈商业银行的网络金融融合发展模式

  随着2015年启动的对互金业务的治理,在监管趋严将是”新常态”,网金业务为适应新形式发展,应摒弃弯道超车、快速跃进的,重新回归银行业服务本质,通过不断引入新思维、创造新模式,打造新工具,提升服务能力的上,笔者认识,商业银行网金业务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趋势或者是”正道”,可以归纳为“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互联网金融稳定发展”三点:

  1、以全渠道服务的新思路发展普惠金融

  谈到网金业务话题必然绕不开的话题就是直销银行,由2013年民生银行正式命名这项业务以下,国内银行业通过近4年的探索发展,不少银行有不错的经验积累,比如民生银行的双1000业绩,南京银行创新互联网客群的资产业务,江苏银行创新场景金融的深度合作,宁波银行银行一体化融资服务、上海银行在B2B2C领域创新等等,但以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看到更多的是,传统直销银行业务造成的行内传统业务的利益冲突,造成各家银行的网金业务发展或多或少的都遇到瓶颈和困惑,研究其原因笔者认识仍是行业并没有形成相对清晰业务定位和发展规划,随着直销银行业务的不断深入和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业务发展规划。

  从银行个人账户变革趋势来看,从监管对早期直销业务的政策追认,到希望通过降低银行客户服务门槛,为推进普惠金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为银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创造条件,所以302的落地,不仅是一个账户服务模式改变,更是一种客户经营与服务模式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改变,会进一步打破传统直销银行、传统电子银行的业务边界,而更多关注的是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进而更深度的机构变革,如国内一些银行正在进行的总部制改革,以客户为中心,布局业务渠道和经营产品,比如以零售银行总部整合传统线下服务渠道(如:网点、社区银行等)、传统电子银行(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ATM、POS等)、传统直销银行(直销APP等),形成一体化的渠道服务部门。

图1:易观智库-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划
 图2:从个人银行账户变革看银行业互联网化发展趋势

  但正如电子银行业务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业界普遍接受的业务发展模式和定位,新型全渠道客户服务模式,也还会有一个过程,从目前多家行整合传统线下渠道与电子银行渠道的管理机制部门,以及部分银行将直销银行、手机银行进行工具层整合的进展来看,这种融合式发展的模式,逐步落地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这将进一步促进电银、网金、互金、数字银行等部门的业务方向转型,而其方向是进一步差异化进行客户分层,依托互联网客户服务成本优势和客户体验优势,针对线上小而分散的客户提供小额高频的普惠金融服务,更多的涉及客户所需的场景化金融服务建设,建立新型互联网获客、获客以及客户转化能力,以协作的角色服务于传统银行业务部门和全行的总体经营体系。

  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分析,商业银行特别是绝大多数区域性的网络银行B2C自营客户的业务发展模式,也会逐步“由轻转重”,即从简单的通过直销银行发展线上客户,转向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避免与线上巨头企业产生正面冲击,造成无谓的浪费。更应聚焦于现有优势客群的深度服务,”不要把远在天边的爱,变成近在身边的通”,不应盲目追求所谓的互联网获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在服务成本和用户体验上的优势,通过合理的产品、营销手段,逐渐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深度客户经营体系,以获取更丰厚的客户收益。

  2、以新工具、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保障互联网金融稳定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一直是金融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业银行的起源,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里又重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是监管政策指导方向。就像商业银行一直在不断迭代自己的能力一样,在当前全社会都在进行互联网化转型的新时代也需要有新工具、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业作为较早一批利用互联网工具的行业,已投入大量的精力建立相对成熟的服务体系,网络金融业务发展除了推动传统银行业务的数字化发展,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能便是如何整合银行金融能力,更好的为合作伙伴服务,并逐步形成自身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

图3:以科技金融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态服务平台
图3:以科技金融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态服务平台

  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过程与银行业相似,互联网不再只是一种服务渠道,已经逐渐变为主要的业务运营渠道,势必涉及如支付、结算、金融产品支持等金融服务领域,便是业界常提的”泛金融化”或”自金融化”,其实更多的银行业仍停留在传统金融免费使用客户资源盈利的老观念(这其实也是为什么银行业始终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难有较大突破的一个原因),而忘记了金融本身也是服务行业,以自身在牌照、资金、风控等核心优势和基础能力,投入到互联网经济的协作体系中,充分尊重实体行业在产品、客群、场景和数据方面的真实价值,构建合作共赢的生态环境,以新思维、新工具和新模式实践新时代的银行业服务实体的历史使命。

  而商业银行网络金融另一个现阶段的历史责任,我想应该是保障互联网经济的安全发展,同样也是以金融科技能力,输出客户、账户、支付、结算、风控等基础能力,构建业务与资金分离和穿透式业务监管的新型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金融稳定的提前下,促进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创新活力,实质性推进国家互联网+的战略落地。我经常和朋友分享的观点是,当时是银行业网络金融发展的最佳时机点,但并不是简单的接入几家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流量导入进行快速变现,而是深入区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将会有大量的机会可以挖掘,而我们网金人的朋友圈,也更应该扩大到银行圈外,接触更多的场景服务者,我想这也是避免所谓“银行场景荒”,最有效的办法。

  通过对网络金融业务发展趋势的分析,笔者认为新型网络银行业务应坚持“融合式发展”理念,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服务渠道,互联网用户与传统银行客户的融合发展的客群体系和兼具B2C自主运营与B2B2C合作运营融合发展的业务模式。

  以平台化建设思维,借鉴互联网企业独立业团队发展模式,打造“平台+场景”的个性化业务发展支撑体系,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和收益分配体制,保障商业银行网络金融业务的持续发展,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增强以科技金融能力输出为基础的跨界合作能力,推动银行金融服务的跨界和跨区域经营。

  时代在变,银行服务方式也应改变,一个相对传统的机制内机构,完成新一轮改变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但一个变革的时代总比一个死气沉沉的时代要来的精彩,借用习总的话大家还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仅以此文记录近期工作感悟,难免有谬误之处,还请读者见谅,祝近安。

   吕方

   2017年12月16日于南京

责任编辑:王超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