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要向数字银行转型?这里有几条国际经验

人民日报2018-07-20 11:03
数字银行 转型 数字银行 收藏

要向数字银行转型?这里有几条国际经验

  时下,如何服务好小微企业和完成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是摆在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前的两个重要任务。

  日前,诞生于新加坡、具有五十年历史的星展银行第二次获评《欧洲货币》的“世界最佳数字银行”,同时还得到中小企业银行最佳称号。这一方面显示星展银行在区域互联互通和数字创新方面支持亚洲中小企业做出实践,另一方面这个同为亚洲的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历程,也可为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两个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数字化能为银行带来利润,银行应当如何通过数字化来实现赢利。

  评语显示,星展集团利用其数字技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快捷和全面的解决方案,对于协助这些企业从印度到大湾区的发展起到辅助,并且保持了银行资产质量。事实上,星展集团新加坡和香港的消费者和中小企业银行业务客户比例至今达到42%,成本收入比从2015年的45.4%提升到2017年的43%;期间收入增长10.4%,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数字化转型,这正是国内银行们发展的金融科技的目标所向。

  星展银行CEO高博德分享了一些经验。

  一开始要下血本 耐心等待

  高博德说,星展在2009年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就开始加大投资力度。到2014年,从每年的七亿新币增加到十亿新币,支持构建了自适应性强和自我恢复性的数据中心,还有部分投资用来打造工程师团队和工程技术,并搭建了网络安全和监控系统。

  星展先后投资2.4亿美元到有形资产,包括数据中心和硬件,打造了两个数据中心。在应用层面,也就是用API驱动系统,启动同行业最大的API平台,吸纳更多的合作伙伴,形成集成式体系即生态系统,来真正实现战略合作,保证业务全部数字化,也使得在星展的办理业务的速度占有优势。

  首先,星展关注的是开发各种应用顶层之上的技术架构;其次是以自身业务为中心构建整个银行的生态系统,即围绕客户和客户之间构成的生态系统,并提升客户心目中的信任度和信息透明度;三是转变文化。

  经过2009到2014年的验证,初始投资逐步显现效果,并开始逐步回收成本。

  2014年开始,星展视自己为亚马逊这类的技术公司,而非一家银行,并设立了四年展望期,即在2018年完全实现把原来的大型主机、大型的数据中心等传统的系统转变成一个微型服务架构,基于云计算、API技术、以API技术为主,并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合作的方式获取和利用数据。

  自下而上的全面技术转型

  在思维模式和心态上,银行也需要变革,即从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型传统银行,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为导向的新型思维模式,星展称之为“使银行消失于无形”。通过研究人在一生中贯穿始终的需求,如教育、买车、养老金的领取等,设计隐藏在客户这些需求中的产品,它们可能是与保险、借贷、信用卡绑定在一起的。同时,还要以“旅途式思维”而非一次性消费思维,来完成发现、设计、开发和部署的循环。

  构建创业公司的文化氛围,一方面是从客户角度,体会创业公司客户缺失、举步维艰的场景。二是以实验性的心态,勇于尝试去做实验。三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建立把人召集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和落实项目的快速决策精神。以这种创业公司的危机心态,不断挖掘新的数据,更多地了解客户体验和最关切,并做出响应。

  如星展的呼叫中心、ATM分析、HR等等,全都逐步实现技术转型,而且是自下而上、由底层员工推动的,这是最为关键的。

  如何看待数字化用户

  高博德认为,有一半以上活动和申请是在网上以数字方式进行的,就是数字化客户。数字化客户比传统客户平均每人多带来1300到6000美元的收益。但同时服务于数字化用户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数字化用户比非数字化用户的成本与收入比低22%个百分点,并且数字用户的资产质量普遍高于传统用户。

  过去三年半,星展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数据和数据存储中心,星展在新加坡的数据市场份额从几年前的24%上升到现在的31%,其零售银行业务从19%提高到24%,利润率和ROE都在飙升,全银行的成本都在下降。

  高博德说,星展数字化转型并不希望改变核心业务,但数字化技术使其在本土市场成为先行者,同时也可以快速进入国外市场。所谓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转型,非常复杂又难以复制。每个公司的数字化路径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找到合适自己的道路。

责任编辑:Rachel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