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新网银行“成绩单”启示了什么

徐绍峰金融时报2019-01-24 10:45
新网银行民营银行
银行动态 收藏

  人均借款金额1万元,笔均借款周期150天;服务用户超过1900万,累计放款金额超过1500亿元……

  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刚成立两年的民营银行——新网银行在两周年时“晒”出的“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给商业银行特别是农商银行什么启示呢?

  启示一,技术赋能很重要。

  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特别是不像农商银行那样拥有覆盖乡镇的众多物理网点,新网银行从一开始就是一家基于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数字银行,所有业务都在线上进行。

  如何将没有物理网点、只能在线上开展业务的劣势,转化成传统商业银行望尘莫及的优势,以轻资产方式衔枚疾进?答案是技术赋能。

  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智能风控等技术,新网银行在帮助缺乏信用记录或缺乏抵质押品的用户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同时,自身业务也取得了超常规发展。

  一方面,新网银行纯线上业务模式,突破了地域限制,无需像传统商业银行那样,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才能获客,而是凭借线上优势,直接触达目标客群。目前,新网银行服务客户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300多个城市。其客群分布之广,触达省份之多,任何一家农商银行都望尘莫及。其实,不要说跨省,即便在本省,农商银行要想突破县域限制,都殊为不易。本质上,农商银行线下优势适宜精耕县域,而新网银行线上模式,更适宜深耕特定人群。

  另一方面,利用线上优势,新网银行将成本降到了令传统商业银行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由于没有物理网点,没有办公场地、设备、人员等诸多开销,新网银行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99.6%的线上贷款申请由机器自动化、批量化审批,0.4%的大额信贷和可疑交易由人工干预的作业方式,且作业成本从传统每笔上千元降至20元;信贷批核时间从数十天降至平均42秒,最快7秒;单笔借款金额从数万元降至最低500元。

  新网银行的探索实践表明,商业银行在巩固传统物理网点阵地的同时,必须加速科技迭代,通过科技手段,借助先进技术,批量获客,批量放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业务低成本扩张和市场广覆盖占有。

  启示二,服务能力是中心。

  商业银行重视服务,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然而,说是说,做是做;能不能做好,取决于服务能力;有没有服务能力,取决于科技水平。新网银行能将借贷时间缩短到平均42秒,最快7秒;将单笔借款金额从数万元降至最低500元,背后靠的正是技术。正因为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新网银行才能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转化成客户实实在在的良好体验。让无论多小额度的贷款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让那些希望借贷时间快些、更快些的客户,实现秒贷。这种围绕客户需求,对传统借贷时间、借贷额度颠覆式的改变,可以让新网银行的触角快速伸向“信贷白户”,使客群实现几何级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无现金支付和线上服务普及速度非常快,用户的金融行为习惯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具体表现为,在数字化、线上化趋势下,传统商业银行物理网点承载的转账、账户查询、理财咨询等基础服务,正逐渐向线上转移。伴随着这种转移,不少用户在银行的资金占其所有流动资金的比例相对减少,减少的资金转向了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这种趋势提醒商业银行,如果不重视客户体验,不从服务理念、产品功能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不去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未来商业银行生存将非常艰难。

  启示三,客户定位不偏移。

  任何商业银行都应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定位准确,且不偏移、不迷失,商业银行才能在咬定青山不放松中,以专业化服务有条不紊地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

  新网银行从一开始就将定位锁定在小额、高频借贷人群身上。“成绩单”清晰显示,“人均借款金额1万元,笔均借款周期150天”,正是社会上那些借款额度小、需求急、借款频率高的人群。这个群体非常庞大,不仅“信贷白户”中有大量人群需要,就是白领阶层,也有不少人有这种需求。比如出去吃饭,没有带钱,或者钱不够,就差500元解燃眉之急。这时新网银行7秒放贷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客户可以秒贷500元付餐费,手上有钱了,再立即还贷。类似借贷行为,有时一个人一年会发生数十上百笔。

  新网银行虽然瞄准中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但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对客群进行了细分。新网银行避开自身无线下物理网点的短板,没有去做通常只有在物理网点才能做的低频、大额贷款。毕竟,一笔数额巨大的贷款,不可能在42秒内放给客户。由于新网银行专注线上,专注高频、小额客群,所以,其业务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化、批量化审批方式进行审批,实现了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农商银行如果也能像新网银行一样,专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县域市场将会被其牢牢占领。

责任编辑:王超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