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银保监五部门解题:如何展开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

李玉敏21世纪经济报道2019-03-01 09:26
银保监会金融供给侧改革
政策速递 收藏

  近期,中央高层提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将金融业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何更好地防范系统性风险,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是举国关注的话题。2月28日,银保监会召开通气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首席检查官杨丽平、统信部主任刘春航、创新部主任李文红、信托部赖秀福五名主要负责人,用了两个多小时,解答了记者各种“刁钻”的问题。

  肖远企:机构和资金的供给侧改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肖远企认为要增加机构和资金供给。在机构上,增加中小银行和保险机构的数量和比重,主要是增加特色机构和专业机构。比如5家债转股投资公司,5大行理财子公司等。另外,通过对外开放,引进更多有特色的外资机构。

  肖远企还在会上表示,正研究一些僵尸金融机构的退出。他坦言,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兼并重组、破产重组。

  增加资金的供应上,肖远企表示,整体上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决不搞大水漫灌。同时,破除和减少无效抵消供应。“通过债委会和联合授信制度,把有限的信贷资产从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中退出,投入到政策鼓励的新兴战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

  银保监会在近日发布的消息中有提到,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持续收敛。两年来这类高风险资产规模共缩减约12万亿元。

  至于这12万亿压降的风险资产主要存在于哪些领域,是否有可能减少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则成了外界关注的话题。

  2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过去两年,共压缩的12万亿高风险资产,主要是通道类信托业务、委托贷款中金融机构作为委托人的业务、同业投资等金融体系内空转业务和理财中的同业理财。这些资产集中在三大领域: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秩序;助长资金脱实向虚、拉长融资链条;高风险、风险交织隐蔽的交叉金融领域。

  肖远企表示:“这12万亿恰恰是没流到实体经济的,对其压缩不影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与此相反,银行贷款增速还是12.5%,处于较高水平。”

  杨丽平:让银行对民企真正“敢贷、会贷”

  如何破解银行及其员工对民企贷款“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难题,是监管及公众均关注的焦点。

  2月28日,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大型银行部主任杨丽平在通气会上坦言,“我下去调研的时候也了解到,有的信贷员一年被问责好几次,还敢给民企贷款吗?”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银保监会于 2月25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包括八个方面、二十三条具体措施,着力解决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针对银行员工不敢贷的问题,杨丽平表示,“政策明确尽职了,即便出现了风险,有可能造成损失,也是可以免除相关人员责任的。在调研的过程中,有银行员工反映,尽职免责办法覆盖不够全面,因为贷款需要有很长的链条,中后台的又担心机制免责覆盖不到。为此我们又要求扩大尽职免责的人员覆盖范围。将授信流程涉及的人员全部纳入尽职免责评价范畴。”

  杨丽平在会上也吐槽银行过分依赖抵押和担保。“(民营企业)一到银行,就问‘你有房子吗’,有房子抵押,时间很短就能放贷。”

  为此,杨丽平要求,银行应先研究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不是先研究抵押品的价值,了解是否具有第一还款能力。比如在授信决策时,应重点关注是否“主业突出、财务稳健、以及实际控制人信用”。

  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特点,杨丽平还建议银行制定授信审查审批要点。如对制造业企业,重点考虑经营稳健、订单充足和用水用电正常等,对科创型轻资产企业,重点考虑创始人专业专注、有知识产权等,而对产业链企业,重点考虑核心企业信用、真实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环等。

  在民企的服务效率上,杨丽平表示,“民营企业家最关注的是,银行贷款的响应速度。我们了解到,企业反映最多的,还是银行授信审批速度。有的银行审批链条拉得太长,从支行、二级分行、省分行、到总行”。

  在提升银行贷款审批的响应速度上,杨丽平要求,一是缩短审批链条。将一定额度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的发起权和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二是创新优化审批流程。通过推广预授信、平行作业、简化年审等,提高审批效率。三是针对特殊情况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中小企业首次申贷、存量客户1000万以内的临时性融资需求等,要加快响应速度。

  杨丽平透露,在支持民企融资方面,银保监会已制定了时间表。要求商业银行2019年3月底前制定本年度民营企业服务目标。银保监会已按照2月底前完成的时限要求,明确了民营企业贷款统计口径,将持续按季监测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情况。同时,银保监会正在结合各地区和法人机构的实际情况加紧制定差异化考核方案。

  刘春航:银行不良暴露更充分

  银保监会1月份的银行保险业运行情况显示,1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保持较大力度。

  统信部主任刘春航表示,从行业投向看,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倾斜。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是信贷投放重点。

  刘春航还在通气会上强调,“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

  他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督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实贷款分类,到2018年末,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已降至90%以内。同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处置不良资产,2017年以来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48万亿元,处置力度明显加大。在此基础上,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稳定,1月末不良贷款率为2%。

  至于房地产信贷政策是否会有松动。刘春航表示:“房地产也是敞口非常集中的领域,要遏制房地产泡沫发生,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他表示,房地产信贷政策是没有变化的。今年会进一步落实差异化的房地产信贷政策,按照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对那些改善住房条件、有财务收入支付能力的需求,要给予相应的贷款支持;对于投资、投机和炒卖的,要严格贷款标准:有的将不予支持,有的将提高首付比例,有的要提高利率的风险定价。

  至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刘春航表示,会按照“开前门、堵偏门、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思路进行化解。 “开前门”,即鼓励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券。在“堵偏门”方面,严格限制违规融资。同时,对各类违规接受地方政府担保变相增加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行为进行查处。

  李文红 :督导理财业务转型规范

  2018年,资管领域相继出台了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截至目前,银保监会还批准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

  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在通气会上表示,还将继续稳步推进理财子公司设立工作,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已获批的银行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理财子公司高质量开业运营。对开业的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其合规审慎经营,稳步有序推进理财子公司改革工作。

  下一步的监管工作,李文红表示,将抓紧开展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等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监管规则体系。

  至于结构性存款的管理办法何时出台,李文红在答记者问时称,此前的诸多监管政策基本上涵盖了对结构性存款的管理规定。监管要求开展结构性存款,需要有衍生产品资格。不过有一些结构性存款,实际是假结构,假挂钩的衍生产品,并不符合衍生产品管理的相关规定,下一步会进一步加强监管。

  据其介绍,2018年末,银行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合计32万亿元,同比增加2.5万亿元,增长8.5%。其中,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22万亿元,与2017年末基本持平;理财资金主要投向债券、存款、货币市场工具等标准化资产,占比约为70%。

  同业理财方面,2018年末余额为1.2万亿元,同比减少2万亿元,下降63%,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由11%下降至4%,表明“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

  赖秀福:信托坚决不做“三个工具”

  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也首次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信托。

  聚焦治乱象、去嵌套、去通道、去刚兑、防风险、补短板的背景下,赖秀福要求信托机构“坚决不做监管套利工具,坚决不做限制性领域融资工具,坚决不做股东圈钱的工具”。

  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信托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构建起富有特色和灵活高效的信托融资和服务模式,将巨量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投资理财渠道。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部68家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资产22.70万亿元,比年初下降3.54万亿元。其中,事务管理类业务规模13.25万亿元,比年初下降2.40万亿元,同比下降15.33%,其中绝大部分是监管套利、隐匿风险的通道业务,通道乱象整治效果明显,同时主动管理类业务在整体结构中呈现上升势头,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赖秀福也坦承,历史上,信托业经历过多次清理整顿,存在受托文化模糊、行业定位不清、法规建设滞后、监管存在漏洞或空白、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人才队伍储备不足等深层次问题,行业面临的风险不容乐观。

  信托业的主要风险表现在:一是交叉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交织隐蔽,易形成风险传染。二是流动性风险成为隐患。三是信用风险呈多行业、多区域暴露态势。困难和挑战很多,转型发展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Rachel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