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中国银行张兴荣: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究竟有多重要

李岚金融时报2019-03-15 09:18
银行资本
银行动态 收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这充分体现了‘稳金融’要求,对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稳定金融市场预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会期间,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兴荣如此表示。

  进入2019年以来,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问题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继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之后,2月14日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再次明确提出,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而银行补充资本金问题被明确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更凸显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那么,强调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背后透露出哪些信号?对此,张兴荣做了深入分析与详解。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为何将银行补充资本金问题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张兴荣:我认为,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强调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是因为它是“稳金融”的重要基础。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8年,我国通过4次降准和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等措施,为市场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但全社会的金融供给依然较紧。畅通货币政策传导,需要关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问题:在需求方面,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有效融资需求有所下降;在供给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回落,自身也受到资本、流动性等多重监管指标约束,考虑到不良资产核销、银行表外资产的逐步回表以及趋严的监管要求,银行业扩大信贷投放空间受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支持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银行业的资本规模,发挥杠杆作用增强信贷投放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其二,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防范化解金融体系风险。银行处于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2018年年末,我国银行业本外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8.19%,提升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对金融稳定尤为关键。当前,银行业风险状况良好,但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部分机构内控机制还不健全,不良资产反弹压力犹存,外部形势依然复杂。对于银行而言,资本不仅是扩张信贷的基础,也是应对风险损失的屏障,是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党中央、国务院支持银行资本金补充,将进一步增厚银行的风险缓释垫,增强银行的风险抵御力,提升市场对银行业和金融体系的信心。

  其三,顺应全球监管趋势,更好应对国际竞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业监管持续增强,巴塞尔协议Ⅲ已在全球范围广泛实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除了要满足额外资本要求外,还要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资本实力成为决定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而言,虽然我国银行业资本绝对规模领先,但资本充足率有待提高,四家G-SIBs在2018年上半年的资本充足率平均不到15%,低于发达国家G-SIBs平均17.5%的水平。当前,我国双向开放持续扩大、“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党中央、国务院强调支持银行资本金补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实力,给中国银行业应对国际竞争注入新的动力。

  其四,吸引中长期投资,助推金融市场建设与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居民的财富日益增加,投资需求巨大。同时,境外投资者高度关注中国市场,希望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A股继2018年正式纳入MSCI指数后,2019年将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中国债券也将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稳定,再加上较高的分红比例,其发行的各类融资产品备受投资者、特别是中长期投资者青睐。党中央、国务院支持银行资本金补充,将进一步增加银行权益类和债务类融资产品供给,给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分享中国经济以及银行业的发展红利,有利于金融市场建设与繁荣稳定。

  《金融时报》记者:银行补充资本金有哪些方式?为什么要坚持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的模式?

  张兴荣: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

  一方面,可以形成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提升银行的融资效率。银行的市场化资本补充工具既有股权类,如普通股和优先股,也有债务类,如二级资本债、可转债以及永续债等。各种融资工具在期限、价格、赎回条款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银行根据自身特点以及金融市场的供求情况,合理选择各类工具,可以优化自身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股权人、债务人的治理结构,提升银行的运行效率。购买不同权益类和债务类产品的投资者对于投资期限、回报水平以及银行控制权有着不同的诉求。银行有选择地发行融资产品,构建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可以优化股东、债权人的外部治理架构,借助市场的力量推动银行运行效率的提升。

  此外,相对于国际领先同业而言,我国银行业资本结构体现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高、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偏低”的局面,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有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更好地适应国际银行业发展以及监管变化趋势。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降低对金融市场的冲击。相对而言,中资银行体量较大,资本补充的规模不小,如能在境内境外、场内场外多个市场,针对保险、基金、年金、外资金融机构等多种投资者发行不同的资本补充工具,将减轻金融市场以及投资者承接的压力,有利于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可以丰富金融市场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创新,我国境内金融市场品种日益丰富,形成了包括股票、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信用债在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满足了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多元化投融资需求。中国银行业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探索包括永续债在内的创新融资工具,对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金融时报》记者:对银行业而言,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还需要做好哪些相关工作?

  张兴荣:首先,商业银行应准确评估自身的资本补充需求,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供求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完善的资本补充规划,保持稳健的发行节奏,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求快求多”。要积极探索永续债、TLAC债券等多元化的资本补充形式,利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选择好发行时机、发行市场,控制融资成本。要注意甄选合适的投资者,加强信息披露与沟通,做好舆情管理,保证发行工作的顺利完成。此外,银行应培养专门人才,加强对创新资本补充工具的研究,充分认识其偿付、税务处理、监管适应性等特征,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

  其次,提高资本的使用质效。要强化能力建设,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将资本补充撬动的新增信贷优先投放到我国实体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国家重点战略项目以及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等。切实、稳妥做好表外理财业务的“回表”工作以及影子银行的处置工作,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风险缓释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同时,应进一步强化资本管理,在绩效考核中强化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RAROC)、经济增加值(EVA)等指标的作用,优化资本配置,提升资本的使用效率。

  同时,坚持轻资本发展之路。我国银行业要实现全球竞争力“上台阶”,必须坚持资本集约式增长,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以及高质量服务的业务比重。做大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交易银行、代理托管等收费型、资本占用率低的业务,加强商业银行与多元化平台的联动,完善以适量贷款资源为引导、以综合化金融服务为依托的经营模式。以数字化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单位人力、网点、资产、资本的产出效能。银行业应与时俱进,制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和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全球竞争力的稳步上升。

责任编辑:方杰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