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数字普惠金融步入发展快车道

赵洋金融时报2019-03-20 09:13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
金融科技 收藏

  历经多方合力浇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之树,在四川北川渐次“开花结果”。

  近日,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发布暨普惠金融发展论坛在北川举行,会议现场发布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宣布北川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永久发布地。

  这一指数发布的背后,是北川在数字普惠金融实践上的积极探索,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

  我国著名金融学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康霖表示,北川数字普惠金融实践,向人们揭示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具备六大要素,即思想基础、经济基础、技术支撑、社会职责、价值取向及生命力。只有通过这六大要素“施肥”,数字普惠金融的生命之树才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北川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实践区

  2015年底,国务院颁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普惠金融的相关定义: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

  “自普惠金融提出以来,人民银行、政府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等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普惠金融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王擎教授表示,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面临较高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等客观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具有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数字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破解普惠金融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从国内外实践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凸显,普惠金融也由此进入了数字普惠金融时代。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极大地强化了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位。G20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有效联动。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将是促进普惠金融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和“5·12”地震重灾区,北川在数字普惠金融之路上开始了积极探索。2017年7月,在人民银行绵阳中心支行推动下,北川县人民政府印发《北川羌族自治县数字普惠金融最佳实践区行动方案》,明确了建设北川县数字普惠金融实践区的主线和路径。

  经过多方合力推动,北川县在数字普惠金融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果,特别是以“手机银行”为突破口,迅速满足客户碎片化、多样性金融需求。数据显示,北川县3家重点金融机构门柜替代率达到86.19%,移动手机银行签约户数49291户,活跃用户23261户,活跃率48.16%;网络小额贷款达到91475笔,合计15.5亿元。其中,北川农信联社手机银行签约45300户,手机银行贷款签约2.38万户,2018年,该联社通过手机银行自助办贷率达到85.68%。

  “我们通过不断整合县内金融资源,打造‘金融普惠羌山’品牌,形成了具有北川特色的金融工作长效机制,通过建设‘四川省数字普惠金融最佳实践区’,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北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瞿永安表示,数字普惠金融在助推北川实体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评价体系

  促进实践探索

  显然,数字金融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我国县域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在此背景下,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编制了一套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在人行绵阳中支、北川县政府等支持下,根据绵阳市5县(市)的数据,对县域数字金融指标体系进行了试算。据悉,该指数是我国迄今建立的首套全口径、系统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层面数字普惠金融评价体系,旨在反映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科学有效地监测和评估不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成效。

  “我们希望通过该指数的编制,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发展,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助力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课题组负责人王擎表示,该指数也关注金融机构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盈利水平和风险水平,注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质量与商业可持续性。

  记者了解到,该套指数的核心理念是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出发,兼顾了金融“普惠”的共性和“数字”特性。“虽然该指数指标体系较好地衡量和总结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然而目前在创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指标数据的采集以及第三方支付及互联网平台信贷、保险等数据的缺失上。”上述课题组建议,应由人民银行和政府等相关部门牵头,规范数字普惠金融指标数据的采集口径,加强县域数据库建设;同时,随着金融机构数字业务的不断推进,需要动态调整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从而达到真实、有效、客观地测度评价目标。

  可以说,数字金融的出现,深刻改变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但同时也对监管、政策、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表示,新时代数字普惠金融要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

  “我们既应充分认识数字普惠金融的巨大潜力,也要以新的理念指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确保数字普惠金融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让更多的人享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雨露甘霖。”尹优平进一步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弥补制度短板;二是加强金融教育,消除数字鸿沟;三是压实主体责任,夯实自律管理;四是完善监管手段,促进规范经营;五是坚持多措并举,构建多元机制;六是注重创新引领,探索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方杰

点击加载

点击加载

发送
普通评论
发送
普通评论
普通评论

为你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